2020-03-20 閱讀次數: 1191
有些時候,我們好不容易招到一個人
要么沒待幾天自己走了,要么發現很難和團隊成員配合完成工作,還有的甚至不能完成本職工作。
這些情況,其實在招聘的一開始,我們就應該警惕,并且有意識地去規避。
企業招聘工作的本質是什么?
招聘工作的本質是在做“匹配”
也就是將目標崗位的任職要求和應聘者的素質、能力與經驗相比較,從而判定兩者的匹配、吻合的程度。
因此,所謂招聘到一個“理想”的人才,不是指招聘到一個學歷最高、水平最高或者背景最好的人
而是指招聘到了一個與目標崗位任職要求最匹配的人。
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解如何通過文化匹配、團隊匹配和崗位匹配三道過濾網來挑選與公司和崗位相匹配的人才。
文化匹配屬于企業用人的宏觀標準 = 人與企業文化的匹配關系;
團隊匹配屬于企業用人的中觀標準 = 人與團隊特質的匹配關系;
崗位匹配屬于企業用人的微觀標準 = 人與崗位任職要求的匹配關系。
01、過濾網:文化匹配
在確立文化匹配標準上,重點看一個指標:價值觀。
文化匹配考察的是宏觀標準,比較的是這個人在個人價值觀上,是否認同企業所倡導的文化。
但要注意的是,文化匹配對企業不同層級和崗位的人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高級管理者和核心崗位一定要嚴格經過文化匹配這道網過濾,而普通職員就可能不那么嚴格了。
這是由于企業高管和一些核心崗位在工作行為上接受比較少的管控,行動上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對其它人或組織有著深遠的影響。
所以這個群體的價值取向就顯得尤為重要,會影響著企業的文化走向,相比較而言,我們對普通職員的價值取向就相對沒有那么嚴苛。
在確立用人標準的文化匹配指標上,一個企業只有一個標準。
比如有的IT創意企業強調的是“分享”的文化,那么是否有意愿主動把自己的思想、方法和經驗坦誠地與別人分享,就成了這家企業甄選、用人的重要標準之一。
02、過濾網:團隊匹配
在“團隊匹配”標準上,主要看兩個指標:
1.個性特質:也就是說主要是看看這個應聘者個性特點。
比如外向還是內向、做事嚴謹細致還是粗心大意、行動快還是慢等等,看他的個性特征與整個團隊成員性格特點的匹配程度。再比如一個銷售非常具有進取精神、行動效率很高的團隊,讓一個沒有拼搏意識不強、行動緩慢的人進入團隊,對這個銷售團隊而言,只會是一個異化因子。
當然,個性特質的匹配不能一味只求“同”還要存“異”,因為一個風格互補的團隊能給每個人帶來活力,能讓各自優勢得以發揮并凝結成團隊的最大能量。
就好像《西游記》里的取經團隊一樣,由于互補而優勢發展,最終取回真經。特別是一個團隊中正副手的個性特質的互補尤為重要,我們看到的成功合作者、卓越的領導團隊,他們之間的個性特質幾乎都是互補的。
反之,兩個成功合作的正副手,其個性特質很相似的組合則極少看見。因為思維習慣和行為傾向的差異,總讓人們看到事物獨特的一面,將這些獨特面整合起來,才恰恰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
2.“職業動機”:主要考察應聘者為什么來應聘、在工作中最看重什么、其主要的工作動力源是什么的問題,
職業動機會直接影響一個員工的工作狀態和忠誠度。
03、過濾網:崗位匹配
在“崗位匹配“標準上,重點看三個指標,分別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
崗位匹配考察的是微觀標準
比較的是這個人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綜合素質和工作經驗上,是否滿足即將任職崗位的能力要求。
1.專業知識:指個人在某一特定領域擁有的事實型與經驗型信息等。
2.專業技能:指結構化地運用知識完成某項具體工作的技能。
即對某一特定領域所需技術與知識的掌握情況;重點指具體的、實際操作、可程序化的能力;有的專業技能屬于一種隱型的經驗,難以直接驗證,所以會以某工作經驗/經歷為標準。
3.綜合素質:強調對某種心理條件的具備。
通常它比較抽象,例如:成果導向、進取心、冒險精神、同理心、自信心、責任心、堅韌性、全局觀念、風險意識等;
還包括那些抽象的能力,例如一個人的邏輯思考的能力、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抗壓能力等。
很多企業在制定用人標準的時候,設置了很高的門檻,甚至是和工作完全無關的要求。
比如在學歷、工作經歷、身高等方面做了嚴格的要求,涉嫌就業歧視不說,也很可能將合適的人才拒之門外
比如,創業期的企業本身就不具備品牌知名度,動不動搞人才“高消費”常常適得其反,不僅要付出高昂的人工成本,而且最優秀的人才往往在團隊管理中有更大的難度。
因為非常優秀的人才一般都自命不凡,有較強烈的自我認知與行事風格,不大容易為團隊而妥協。
對創業企業這種“小廟”而言,最好不招這種“大神”,而更應該選擇那些具備奮斗精神、符合崗位要求和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的求職者。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