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閱讀次數: 1118
01
贊美時,他們說……
1.贊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是廚師,千萬不要說:「你真是了不起的廚師。」他心里知道有更多廚師比他還優秀。但如果你告訴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時間會到他的餐廳吃飯,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維。
2.透過第三者表達贊美。
如果對方是經由他人間接聽到你的稱贊,比你直接告訴他本人更多了一份驚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評對方,千萬不要透過第三者告訴當事人,避免添油加醋。
3.客套話也要說得恰到好處。
客氣話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適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點點小事,你只要說「謝謝。」、「對不起,這件事麻煩你了。」至于「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這種缺乏感情的客套話,就可以免了。
02
批評時,絕不要……
1.批評也要看關系。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礎,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
2.批評也可以很悅耳。
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是:「關于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許你可以聽聽看。」
3.時間點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幾乎多數人都會有「星期一憂郁」的癥狀。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壞對方周末休假的心情。
4.注意場合。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朋友或同事,這些話私底下關起門來說就好。
5.同時提出建議。
提出批評之外,還應該提供正面的改進建議,才可以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服力。
03
回話時,要小心……
1.避免不該說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對吧,應該是……」這種話顯得你故意在找茬。另外,我們也常說:「聽說……」,感覺就像是你道聽途說得來的消息,有失得體。
2.別回答「果然沒錯!」
這是很糟的說法,當對方聽到這種響應時,心中難免會想:「你是不是明知故問啊?」所以只要附和說:「是的!」
3.改掉一無是處的口頭禪。
每個人說話都有習慣的口頭禪,但會容易讓人產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嗎?」、「你清楚嗎?」、「基本上……」、「老實說……」。
4.去除不必要的「雜音」。
有些人每一句話最后習慣加上「啊」等語助詞,像是「就是說啊」、「當然啦」,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就會顯得不夠莊重穩重。
04
做面子,給別人……
1.別以為每個人都認識你。
碰到曾經見過面,但認識不深的人時,絕不要說:「你還記得我嗎?」萬一對方想不起來,就尷尬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真高興又見面了。」
2.拒絕也可以不失禮。
用餐時,若主人推薦你吃某樣你不想吃的東西,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辦法吃這道菜,不過我會多吃一點××。」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歡并感謝他們準備的食物。如果吃飽了,可以說:「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飽了,真想再多吃一點。」
3.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
在社交場合交談時,如果有人說他剛剛去了紐約1星期,就不要說上次你去了1個月,這樣會破壞對方談話的興致。還不如順著對方的話,分享你對紐約的感覺和喜愛。
4.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
不要過于雞婆地糾正別人的發音、文法或事實,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同時也顯得你很愛表現。
5.不懂不要裝懂。
如果你對溝通的主題不了解,就坦白地說:「這問題我不清楚。」別人也不會繼續為難你。
如果不懂還要裝懂,更容易說錯話。
05
看臉色,別沖動……
1.掌握1秒鐘原則。
聽完別人的談話時,在回答之前,先停頓1秒鐘,代表你剛剛有在仔細聆聽,若是隨即回話,會讓人感覺你好像早就等著隨時打斷對方。
2.聽到沒有說出口的。
當你在傾聽某人說話時,聽到的只是對方知道、并且愿意告訴你的。除了傾聽,我們還必須「觀察」。他的行為舉止如何?從事什么工作?如何分配時間與金錢?
3.時間點對了,什么都對。
當你有事要找同事或主管討論時,應該根據自己問題的重要與否,選擇對的時機。倘若是為個人瑣事,就不要在他正埋頭思考時打擾。如果不知道對方何時有空,不妨先發短信確認下。
06
去除尷尬,有方法……
1.微笑拒絕回答私人問題。
如果被人問到不想回答的私人問題或讓你不舒服的問題,可以微笑地跟對方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既不會給對方難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線。
2.拐彎抹角回絕。
許多社交場合,喝酒總是無法避免。不要直接說:「我不喝酒。」掃大家的興。不如幽默地說:「我比較擅長為大家倒酒。」
3.先報上自己大名。
忘記對方的名字,就當作是正式場合,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對方也會順勢報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對方姓名的窘境。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