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閱讀次數: 3658
2019年發生的修例風波至今余波未了,嚴重打擊了香港經濟。2020年開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更讓香港經濟雪上加霜,步入寒冬。為此,香港特區政府今年連續三次出臺系列紓困措施,決定撥款共計2875億元(港元,下同),以幫助企業緩解困難、保障市民就業。
截至4月10日,香港已有989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之下,香港經濟運行受到嚴重干擾,失業率上升。據香港工會聯合會4月9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香港已有兩成員工失業,其中旅游、飲食及建筑業雇員生計所受影響最為嚴重。近四成建筑業受訪者報稱無工可開;旅游業被要求放無薪假的雇員最多,其次是酒店及飲食業。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經季節調整的失業率升至3.7%,超過9年來的最高水平;就業不足率升至1.5%,為5年來的最高水平。
為應對疫情帶來的沖擊,香港特區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截至4月8日,特區政府已決定由財政撥款共計2875億元,占本地生產總值的10%,紓解民困。
特區政府第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共計300億元撥款于2月21日獲得立法會通過。款項中數額較大的前幾位包括:向零售商戶一次性發放津貼56億元,向各類持牌食肆發放津貼37.3億元,向運輸業提供補貼32.3億元等。
2月26日,2020/2021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決定出臺系列紓困措施,涉及1200億元。其中,“撐企業、保就業”系列措施包括推出由政府作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寬減利得稅,寬免非住宅物業差餉、商業登記費;向政府物業、土地的合資格租戶提供租金或費用寬免等。
4月8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一系列措施,開支總額為1375億元,全面協助企業繼續經營,保住員工就業,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讓經濟在疫情受控后可以盡快復蘇。
其中,推出“保就業”計劃800億元,向合資格雇主提供工資補貼,雇主需承諾領取補貼期間不會裁員;提供16個支援項目210億元,為特定行業提供援助,如餐飲業、航空業、旅行社等多個受疫情影響及為防控疫情被暫時停運的行業。
此外,特區政府此次還推出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協助港鐵公司提供車費八折優惠、暫時下調“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補貼門檻、為學生貸款還款人提供免息延長還款期、延期繳稅等惠及眾多企業和市民的措施。
林鄭月娥指出,疫情已對經濟活動造成嚴重干擾,許多企業面臨倒閉或將大規模裁員,政府有必要以果斷和迅速的措施應對。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疫情終有一日完結,如期間企業倒閉、員工被裁,經濟復蘇將需要更長時間,社會成本將更大。此時利用儲備“保就業”,讓企業可繼續維持,疫情后的經濟反彈或將更快。
另據測算,隨著抗疫措施持續出臺,今年香港預算赤字會進一步擴大至2766億元。對此,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公共財政仍然穩健。
全國政協常委、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香港儲備充裕,面對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及經濟打擊,應該通過實行財赤預算,善用香港多年儲備來保就業、穩經濟。特區政府“同心抗疫”措施,范圍廣、力道足、援助深,顯示了政府扶助各行各業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