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 閱讀次數: 1115
我們都知道,現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招聘的人員與崗位不匹配,可能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打亂團隊工作節奏,給企業帶來不良影響。
所以,如何招聘到合適的人才,也是HR朋友們一直苦惱的問題。
今天小編來教大家一招,不管是招聘小白還是HR大牛都能用到,用運營思維去做數據分析,達到提升招聘效果、降低成本、提升團隊業績等效果。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招聘數據都有哪些?
一份優秀的招聘數據分析報告,需要考慮各個維度的對比分析,大致分為三大類:描述類、分析類跟預測類。
第一類是描述類數據:很多HR都在用這種數據分析方法,主要是展現一些工作的數字情況,比如招聘團隊中每位人員每天的電話邀約量、面試人數、有效簡歷率等。
我們可以通過描述類數據的對比分析,整體把握招聘團隊成員的工作情況。
第二類是分析類數據:主要是事后進行分析,以過去的數據來指導我們未來該怎么做。
分析類數據一般可以細分為四種,分別是過程數據、結果數據、渠道數據和成本數據。具體來看:
分析類數據的第一種是過程數據:采用漏斗圖進行不同維度的分析,例如招聘團隊、公司、部門、崗位、時間等維度。
漏斗圖真的非常實用,它可以直觀地反映整個過程的數據情況,方便我們分析各個流程的數據轉換情況,優化招聘流程,以提升工作效率。
分析類數據的第二種是結果數據:也就是我們說的招聘KPI。
它直接反映人力資源部門或者招聘團隊的工作效果,甚至決定著人力資源部門或招聘團隊能否跟上公司的發展節奏。
我們可以根據招聘計劃完成率來調整招聘工作,或者對其它模塊的工作提出改進建議。
例如通過分析,得出招聘計劃完成率最低的5個崗位,我們可以重點建立幾個崗位的人才庫儲備人員、通過一系列措施留人或開展師帶徒項目等。
分析類數據的第三種是HR很熟悉的渠道數據:用來分析各個招聘渠道的優劣,什么情況下采用哪個渠道更有效。
例如我們可以來分析,各個招聘渠道錄用人數占錄用總人數的比率,結合崗位維度,我們會發現這個渠道是招聘這個崗位最好的渠道。
分析類數據的第四種是成本數據:通過實際支出與預算的對比,來分析招聘預算做的是否合理、年度招聘計劃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
通過分析成本數據,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性措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果。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描述類的數據最常用,分析類的數據最好用。
先別著急下定論,咱們接著看第三類——預測類數據。
科學地挑選人才,不能只靠簡歷篩選或者面試官的直覺判斷。
HR要通過數據分析來預測某位員工是否能勝任崗位工作、某些條件設置是否合理等。
例如通過數據畫出“高績效銷售人員”的人物畫像,我們可能會判斷出:對于銷售崗位來說,畢業院校、名企工作經驗這些招聘條件設置是非常沒有必要的。
預測類數據與預測分析是完全具有公司屬性的,各個公司需要不斷地積累數據、不斷地分析與調整招聘管理工作,在未來某一時刻,我們可以通過足夠的數據積累來提升招聘效果、降低成本、提升團隊業績等。
這時候有朋友就會說了,這么復雜的數據分析,會不會很耗費時間呢?
其實不然,接下來,學長手把手教大家快速地學會制作數據分析表格。
很多HR朋友都在使用招聘軟件的數據分析,常見的四個分析維度有關鍵績效、招聘過程、渠道效果和招聘成本。但,這些還不夠。
一份有運營思維的數據分析報告,應該包括上面提到的描述類數據、分析類數據和預測類數據。操作起來也很簡單,我們把它拆分成5步:
第一步,招聘完成率分析:
我們開展招聘活動的成果性考核指標,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招聘工作。
通過掌握各崗位招聘完成率的高低,我們可以及時把握招聘的進度,有條不紊地進行各項招聘工作。
第二步,招聘周期分析:
分析不同崗位跟職級招聘的平均周期,可以更清楚哪些崗位、職級招聘難度大、周期長,哪些崗位跟職級在短時間內就能輕松完成招聘。
這樣,以后在招聘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也可以跟領導爭取到合理的招聘時間。
第三步,招聘基礎數據分析:
相對基礎的(如:篩選通過率、到面率、初試通過率、接offer率等)數據,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招聘漏斗圖,直觀地看出數據之間的關系,這些數據逐級轉化,最終產生合適的錄用者。
當招聘目標未達成時,關注是哪個環節不足,根據不足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優化招聘流程,不斷提高錄用效率,降低招聘成本。
前面介紹的三步,是比較直觀的數據分析,下面介紹的兩個步驟就很重要了,學會這兩點,可以在招聘工作里更進一步。
第四步,招聘渠道與招聘成本分析:
就很多HR都吐槽,招聘成本太高了,其實是你不會正確分析各個招聘渠道的投入和產出情況。
我們可以在某一類招聘渠道內進行數據分析,也可以進行多個招聘渠道的橫向比較。
比如對比網絡招聘、校園招聘、內部推薦、人才市場等渠道的優勢跟劣勢分別是什么,分析不同招聘網站投入的費用和產出比是多少,比較出哪個招聘渠道效果更好。
第五步,其他綜合分析:
有人說,招聘只需要分析招聘過程數據就行了。
其實不然,新進員工的結構,如:性別、年齡、學歷、入職前工作經驗等分析有利于與內部標桿員工的基本信息進行對比,并逐步跟蹤、逐步完善更符合公司的任職資格條件及招聘標準。
對離職員工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不同崗位、職級的離職原因,有利于在后期的招聘面試中提問跟判斷更有針對性。
有朋友聽完還是覺得無從下手,別著急,學長已經把表格放在文中,需要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再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
把運營思維運用在數據分析里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招聘效率,達到降低成本、提升團隊業績等效果。
一份優秀的招聘數據分析報告,應該涵蓋以下三類數據:描述類數據、分析類數據和預測類數據。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招聘完成率、招聘周期、招聘基礎數據、招聘渠道與招聘成本、其他綜合數據等五個步驟去制作數據分析報告。
招聘數據分析是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輔助決策到提供決策的艱辛過程,招聘數據分析的指標和維度也是非常多的,某項數據或指標是否有意義,需要結合管理環境來具體分析。
我們可以在招聘活動的開展中,堅持做工作記錄,不斷擴充數據,把運營思維運用在招聘當中,保持追求進步的姿態。
通過記錄和分析,那些招聘中一直困擾你的、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可能在某一時刻會迎刃而解,讓你豁然開朗。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