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HR:關于招聘,hr常犯的幾個錯誤,你中招了嗎

                      2020-05-31 閱讀次數: 1087

                      被動招聘

                      為了招聘而招聘,發現缺人了才開始招聘……這種思維和做法每天都在無數企業中上演著,而且是重復上演。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缺乏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而預測工作的重點就是做好三件事的分析:

                      1、分析你所招聘的崗位:崗位的特征、要求、職責、內容等;

                      2、分析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和多少人:基本素質、技能和數量等;

                      3、分析招聘工作的成本:時間、物力、財力等。

                      提前進行以上三項分析的企業,在招聘中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地完成招聘,否則就是摸石頭過河常年陷入招聘泥潭。

                      招聘另一個你

                      有很多研究表明,對于我們覺得與自己相像的人,我們會給他們更多正面的評價,即使這些相似點可能暗藏了候選人不適任的缺點。例如:與我們相同的經歷、 態度、政治立場、身材,會讓我們覺得這些人與自己有更多“連接“的可能性。

                      招聘另一個你,建立一個同質化組織,不是好的商業模式。你會因此缺少多元的觀點、背景、專業技能,當組織面對重大問題或重大機遇時,這些可是無價的。

                      能夠相互挑戰看法、把彼此推到思考的極限的團隊,才是你該加入的團隊。正確認知每次招聘應該帶來的價值,你的團隊就會因為招了正確人才而帶來的創意,被迫跨出自己的舒適區。這就是世界開始變化的起點。除非你不想成功,否則就不要輕易看上第一個讓你感覺“差不多”的候選人。

                      團隊成員沒有參與招聘

                      我們常誤認為招聘是個“一對一”的過程,招聘就是管理者隔著桌子面試求職者,稍后即可決定誰錄取與否。

                      然而,我們都有以下經驗:難度越高的工作,如果能讓團隊更多的參與,通常我們會得到更好的成果。招聘這項工作難度大嗎?招聘,是透過短暫、有限的信息來預測一個人未來幾年的績效,可說是難度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所以,我們更需要思考如何以團隊合作的方式,來規劃招聘方法。優秀的團隊成員,對于哪位求職符合工作需要、誰符合錄取的資格,能提供給你寶貴的意見。他們能看到你忽略的候選人細節,諸如你沒記下的候選人個性特點、你不熟悉的技術優、缺點。你的團隊可以給你做招聘決策時,所需的全面看法,對于該如何設計候選人的定位與職責,他們也會有很好的建議。

                      忽視新人到任的90天

                      一句“歡迎入職”僅僅是另一個開始,即使是有優秀工作經驗的資優生,在剛入職的90天內,都非常需要支持、輔導和鼓勵。不論我們用什么節點作為成功招聘的識別點,我認為在整個招聘流程中,都不能忽略剛入職90天內的入職規劃。

                      這寶貴的90天,掌握在新人的直接管理者手上,做得好,可以幫助新成員快速找對角色定位、快速與同事進行協作;做不好,很可能會讓新人棄我們而去,這絕非我們想要的招聘敗筆。

                      建議企業在進行招聘流程規劃時,仔細針對“如何協助新人成功上崗”進行設計,也就是如何好好利用90天,設計成一個個可落實到個人負責的明確目標,可以從“以終為始”的角度來考慮。

                      唯求職者以經驗、所學專業為錄用

                      經驗豐富就一定適合嗎?實踐中告訴我們,經驗是不靠譜的,靠譜的是從經驗中提煉出的規律。考察一名求職者,最基本的是考察他過去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結果怎么樣。然后就是圍繞這個崗位的勝任特征進行測評,測評勝任特征時主要采用求職申請表、行為面試和背景調查這三個基本技術,他們也被稱為是勝任特征測評的“三駕馬車”。

                      對于所學專業來講,專業對口就一定適合嗎?現在在大學里各個專業是怎么學出來的?你懂得。我不是說專業沒有用,如果不是專門的科研崗位,對于專業不必過于強調,別太在乎專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圍繞勝任特征的測評,把它作為一個輔助性的參考吧。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