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HR:面試十幾個hr主管都不合適,真相是被這3點耽誤了

                      2020-08-17 閱讀次數: 1213

                      前兩天,我和人資部的老大閑聊,說到公司最近擴招:他們真是又拼又給力,一個月時間招聘120人的任務,竟然提前完成。問他有沒有什么招聘心得,我學習一下拿出來分享。

                      令人詫異的是,這一問,總監竟然開始大倒苦水。他說最近本來想招一個HR主管來減壓,沒想到面試了十幾個人都不達標,不僅沒減壓還增負了。

                      我聽完很納悶,面試十幾個人都不達標?難道是“要求太高給錢太少”?

                      總監說,其實面完這十幾個人,讓他感觸頗深。他總結了一下,發現那些無法晉升、跳槽成功的HR身上都有這三點共性。


                      01

                      被“事務性操作”耽誤的HR


                      一般在面試之前,我會先花5-10分鐘的時間仔細看他的履歷,然后對照簡歷,重點和對方溝通他的每一段工作經歷。共性的是,人力六大模塊的工作內容描述大多比較相似,且以事務性操作內容居多,簡歷上很少有個人“成績/成果”的展示。

                      當我提問“對于績效管理,您是如何看待和負責這一塊工作的?”

                      “我們公司的績效是通過KPI考核,每月進行考核打分,占固定工資的10%比例...”然后就講到具體操作細節了,巴拉巴拉一大堆。

                      在我問到“你們企業的培訓,是如何做的?”

                      “新員工入職培訓一次,平時老板要改動人事政策也會培訓一下,每個月還會安排人事出去培訓學習一次...”

                      我有點聽不下去了。表達的信息點非常之散,沒有整體框架思維,讓聽的人不清楚他想表達的重點是什么,也讓人感覺這個人不夠專業。

                      我們看看下面的回答:公司會定期組織培訓,內部培訓主要是公司事務方面,基本用引導式培訓和浸入式小組討論的方式,培訓效果反饋率好評90%以上。員工技能方面的培訓我們會先調研員工需求,再挑選老師,定期做一個技能培訓。

                      這樣是不是清楚多了,至少感覺這個人談吐清晰,有邏輯。

                      現在很多HR習慣于埋頭干活,而不抬頭看路,日復一日,很容易成為典型的“一種經驗用了十年”的職場老人。

                      我們需要停下來思考,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的整體框架思維,在事務性操作的基礎上不斷去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同時積累自己的管理經驗。否則,一個實習生就可以替代你目前的職位。

                      02
                      被“不懂業務”耽誤的HR


                      來面試的求職者中,有管理小企業的人力主管、中大型企業的HR主管,也有十多年的“職場老司機”。

                      讓他們做每一段工作經歷的介紹時,更多的是描述自己當時任職的崗位和工作內容,以及管理了哪些事情,極少有人會主動提及公司的主營業務,即公司是做什么的,有哪些業務種類、產品,及商業模式。很難及時且準確地說出企業當年度的營收、利潤等財務狀況,對公司當年度的經營目標,大多一臉未知的反應。

                      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有一句話說:不懂業務的HR是沒有前途的。

                      我認識一位從銷售員工轉行做HR的80后,如今已經是集團公司的HRVP,升職速度遠遠超過了專業出身的HR。為什么一個“插班生”成績會優于眾多的專業HR?

                      或許原因沒那么復雜,正是因為從業務部門出身,對于業務才有著更透徹的理解,做HR才能更好的從業務部門出發,提供業務部門需要的人或者服務。

                      優秀的HR未必要成為HRBP,但一定要了解公司業務,當你從業務層面去推動工作,那效率和價值都會大大提升。

                      03
                      被“沒有職業規劃”耽誤的HR

                      還有一個候選人是前臺出身,畢業后第一家公司里做了3年的前臺兼文員,第二份工作又轉型去做了人力,然后第三份工作,因為人力和行政的工作都做過,被一家幾十人的小公司看上,目前從事這家小公司的“管家”,即人力行政一起抓。

                      看的出來她面試的時候挺自信,但可惜,六大模塊沒有一樣是真正拿得出手的,也說不清楚自己的核心優勢。

                      作為一名HR,你可以招聘、薪酬、培訓等模塊都抓,但你不能盲目的老板安排你到哪就是哪。

                      而是在做之前想清楚,自己以后是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是單模塊的HR專家,還是多模塊或全模塊的HR管理人員?哪個模塊是我的核心競爭力?哪個模塊是我的短板?我要如何查漏補缺?

                      沒有職業規劃的人,就像在摸黑走路,隨時會迷路,被絆倒重來。而當你想清楚這些,你就不會被“沉迷事務性工作”、“不懂業務”“沒有核心競爭力”而耽誤。

                      以上這三點,你中招了嗎?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