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1 閱讀次數: 246
一個地區的經濟要能有活力和競爭力,不僅需要“頂天立地”的大企業,還需要“萬紫千紅”的小微企業。
得益于稅收政策的助力,小微企業的發展將能有效激發地方經濟活力。并通過吸納就業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帶動地方消費,從而形成正向循環以帶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3月31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明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11號)。明確了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5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政策升級,給無數小微企業發展帶來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包”。
“我們超市主要做百貨和生鮮銷售,每月銷售額都剛好超過10萬元多一點,按照老規定,是沒法享受免稅的。現在的新政策把起征點提高到15萬了,我們也可以享受免稅政策啦!”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一家生活超市的法人代表李春蓉告訴記者。
在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銀河鎮紫峰茶場今年新產的春茶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茶場負責人黃年生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稅務部門送來稅惠春風。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10萬元提高到15萬元,一季度減免了增值稅1萬多元,又節約了一大筆錢。”
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但融資難、融資慢一直是制約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為了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各地稅務部門充分發揮企業納稅信用增值效應,利用稅銀互動合作平臺,幫助企業以“信”換“貸”。
“今年公司資金并不輕松。不僅設備和原材料要采購,而且又投資200多萬元用于獸類核酸提取和微流控檢測平臺建設。”在江蘇,一家致力于免疫類快速診斷試劑研發和生產的小微企業財務負責人陳楠說,“正當我們焦慮的時候,稅務人員上門送政策讓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不僅享受到了稅收優惠,而且憑著良好的納稅信用讓我們獲得了150萬元的貸款,現在創業環境更好了。”
“我們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也很弱。前期受疫情影響,企業一直勉強維持運轉。”資金周轉難題,一度讓山東一家從事生產銷售化工產品公司陷入困境。“正在為采購資金發愁的時候,稅務部門給我們送來了‘良方’,可以線上實現以‘信’換‘貸’。”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負責人袁建華在稅務人員的指導下,完成了線上操作,足不出戶享受到了銀行發放的200萬元信用貸款。
減稅降費的紅利能否落實落細,稅務機關的服務成了關鍵。
“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很方便!以前要走十幾公里到達郾城區辦稅大廳,還需要排隊10多分鐘才能辦完的開票業務,現在幾分鐘就能辦結。”近日,河南省漯河市劉珂女士在24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廳成功開具了一張增值稅普通發票,24小時自助辦稅廳正刷新納稅人辦稅體驗。
在國家稅務總局營口市稅務局設立在全市各縣區辦稅服務廳的“小微企業咨詢責任崗”,每天都能接到上百通電話,現場來咨詢的也很多。“小微企業咨詢責任崗的繁忙證明現在小微企業發展比較活躍,企業發展離不開稅收支持。”營口市西市區第一稅務所所長蘆妍說,“我們根據小微企業需求,把服務分成了類,咨詢類的有專家指導,實務類的有專人服務,真正實現幫扶一對一。”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樊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稅收成本是小微企業成本的組成之一,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的稅收成本,從而減輕企業成本負擔,使得其有更多的現金流投資于經營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