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0 閱讀次數: 4553
我省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執政理念,深入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不斷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多項工作走在西部省份乃至全國的前列。
率先在全國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和制度統一;率先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并實現社會化發放;率先整合了城鄉居民醫保管理體制,實現制度政策“六統一”;率先建立了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建立了商業機構參與經辦全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服務模式。
連續13年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5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8次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水平,養老、醫保待遇水平均居全國和西部前列。
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體系基本形成
養老保險,是百姓關注的熱點。每年,全省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都在關注著退休金的再次提標,這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大事要事。
我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不斷完善,覆蓋面不斷擴大,現已覆蓋各類企業職工、城鎮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員。截至2017年7月底,參保人員達到105.4萬人。
省級統籌制度進一步完善,我省結合省情,經過積極探索,建立了以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統收統支”為核心的省級統籌制度,經過多年鞏固完善,形成了制度、繳費、待遇、基金、預算、規程“六統一”、單位和個人養老保險費直接繳入國庫,支出由省級財政專戶直接劃入省級經辦機構,逐級下撥由各級社保經辦機構社會化發放的制度模式。確保退休人員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待遇水平不斷提高。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連續19年確保了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了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從2005年起連續13年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養老金水平居西北五省區首位,全國第4位。
醫療保障讓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我省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準確把握城鄉統籌發展大趨勢,率先在全國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統一了管理部門、經辦機構、信息系統、基金管理、醫保政策、籌資標準等,順應了醫療保險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四更”時代要求,節約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保障水平、縮小了待遇差距、方便了群眾就醫。
啟動實施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為建立多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在保障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基礎上,率先在全國建立了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鎮職工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從基本醫保統籌基金中按年人均50元和60元標準劃轉建立大病醫療保險基金,減輕參保群眾和職工的負擔。
按照降低成本、激發活力、提高效率、規范服務、方便群眾的原則,創新經辦服務模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面向社會招標的方式,將經辦服務工作交由商業保險機構承擔,充分發揮商業保險機構專業化便捷化服務優勢,通過幾年來不斷努力,強化了政策執行能力、提升了服務能力、優化了服務流程、提高了服務質量、增強了群眾滿意度。
制度啟動以來,累計為24.4萬人(次)兌付大病醫療保險待遇12.2億元,切實減輕了參保人員負擔,有效緩解了重特大疾病參保患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異地就醫11個省市均可直接結算
為切實解決我省參保人員跨省就醫跑腿墊資問題、減輕就醫負擔,我省將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當作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民生工程來抓。
截至8月21日,我省為參保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制發社保卡524萬張;省級職工和8個市州職工、城鄉居民醫保信息系統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在11個省市異地就醫均可直接結算;異地就醫備案人數達48467人;向北京、天津、山東、江蘇、四川、河南、河北、云南、甘肅、遼寧等10個省市撥付預付金1265萬元;跨省異地就醫共213人,已刷卡結算的160人,醫療總費用308.7萬元,醫保基金支付244.5萬元,報銷比例為79%。
參保綠色通道服務全省貧困人口
為確保我省與全國同步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實現小康,聚焦我省貧困人口因病致貧返貧實際,我省出臺多項政策文件,及時調整貧困人口醫保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醫療保險起付標準由原來的5000元/人(次)降低到3000元/人(次),大病醫療保險籌資標準,由原來人均50元提高到人均60元。
將貧困人口慢性病特殊病鑒定醫療機構級別由省內三級或本市州最高級別降為縣域內有相關病種診斷科室的定點綜合醫院,并減化申報程序、減短申報時間,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到保障范圍內,將享受門診特慢病待遇期內發生符合規定的藥費、檢查費和治療費均納入報銷范圍,及時、準確報付醫保待遇,確保貧困人口全面享受門診特慢病政策,減輕就醫負擔。
結合貧困人口動態管理的實際,為貧困人口開通了“參保綠色通道”,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隨時可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不受參保時間限制。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的“一站式”服務,切實解決貧困人口就醫“跑腿墊資”問題。醫療保障和救助脫貧攻堅行動實施以來,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8.4萬人(次)享受醫保待遇4.02億元,極大地減輕了貧困人口就醫負擔,為控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