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貴州:出臺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01-29 閱讀次數: 3178

                      日前,貴州省人民政府出臺《關于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實施意見》,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
                      省政府出臺實施意見,是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此次改革以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分配為重點,兼顧國有企業內部分配,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按照工資分配市場化方向,改革企業工資總額確定辦法和管理方式,進一步落實企業工資分配自主權。同時,改進和加強政府對企業工資分配的監管,強化事前引導和事中事后監督。通過建立健全與貴州省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既能確保全省國有企業職工更好分享企業發展成果和改革紅利,又能充分發揮工資的激勵約束作用,規范工資分配秩序。進一步鼓勵企業聚焦主業搞好經營管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國有企業創造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這次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是繼貴州省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之后,又一重要改革舉措,改革以后,經濟效益將不再是國有企業年度工資總額的唯一確定因素,在與經濟效益掛鉤的基礎上,還要與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等指標掛鉤。
                      具體來說,按照“效益增工資增、效益降工資降”的同向聯動原則,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可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長幅度范圍內確定。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提高或者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主業處于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倍(含)以上的、其他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2.5倍(含)以上的,當年工資總額增幅在不超過經濟效益增幅的70%內確定,且職工平均工資增幅最高不得超過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發布的工資指導線基準線。企業經濟效益下降的,除受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影響外,當年工資總額原則上相應下降。其中,當年勞動生產率未下降或者上年人工成本投入產出率明顯優于行業平均水平或者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低于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70%(不含)以下的,當年工資總額可適當少降。企業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其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未達到90%的,當年工資總額降幅不低于5%。
                      改革實施后,全省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實行預算管理,采用備案制或核準制。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由企業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后,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備案或核準后執行。實施意見同時還對完善企業內部工資分配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國有企業在經備案或核準的工資總額預算內,依法依規自主決定內部工資分配。以崗位價值為依據,以業績為導向,參照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并結合企業經濟效益,通過集體協商等形式合理確定不同崗位的工資水平,向關鍵崗位、生產一線崗位和緊缺急需崗位的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傾斜,合理拉開工資分配差距,調整不合理過高收入。

                      實施意見指出,國有企業應將職工工資收入分配作為廠務公開的重要內容,定期向職工公開,接受職工監督。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國有企業應定期通過公開渠道向社會如實披露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等相關信息,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會同財政、國資監管、審計等部門,對國有企業執行國家和貴州省工資收入分配政策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及時查處違規發放工資、濫發工資外收入等行為。對企業存在超提、超發工資總額及其他違規行為的,扣回違規發放的工資總額,并視違規情形對企業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員依照有關規定給予經濟處罰、紀律處分、追究責任。

                                                                    ----文章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