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就業難招工難并存,如何破解?22部門負責人應詢

                      2021-09-24 閱讀次數: 571

                      山東作為人口大省、勞動力資源大省,解決好就業問題責任重大。5月26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全省就業促進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并全程進行現場直播。22個部門負責人在主會場參加應詢,在兩個小時里,11名常委會組成人員接連拋出問題,無論是詢問人還是應詢人沒有官話套話,直指關鍵問題。

                      保企業用工專項服務

                      化解結構性矛盾

                      “在執法檢查中我們發現,我省既存在就業難的問題,同時在一些地方,企業又出現‘招工難’‘用工荒’的現象,請問在解決‘招工難’‘用工荒’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光峰率先發問。

                      省人社廳副廳長夏魯青應詢說,山東人口總量大,存在有人不能就業的問題,同時也有非常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就是說,我們很多企業招不到合適的員工,特別是招不到需要的技能性員工”。

                      面對這兩大矛盾,今年以來省人社廳聯合省直相關部門組織了一場保企業用工的專項服務行動,內部稱之為“363行動計劃”。

                      夏魯青解釋說,第一個“3”是列了3個清單,把企業缺工情況、市場供給能力情況了解清楚,建立企業用工專員,專門有針對性地解決企業用工的問題。

                      “6”是實施“六大行動”“六個一批”,實現市場就業一批,組織東西勞務協作、培訓一批、實習實訓一批、勞務外包、搭建用工調劑平臺,把富裕的用工輸入缺工企業。

                      第二個“3”圍繞長效機制建立三個機制,即人力資源市場機制、人力資源技能培訓機制,還有為企業員工搭建良好的服務空間、維權空間。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農村委主任委員蘇建華提問認為,招工難和就業難“兩難并存”,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高校的學科設置、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錯位。

                      省教育廳副廳長戴龍成應詢說,“十三五”期間,山東新增專業603個,撤銷停招或者是限制專業招生659個。設置了專業建設負面清單,推進專業分類撥款定額改革,通過停撤與新增等量置換等方式,推動省屬高校專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

                      下一步,省教育廳將重點建設首批支持的20所應用型重點本科大學,啟動實施第二批支持遴選工作。加快專業調整和優化,做好省級一流專業的遴選工作和國家級一流專業的遴選推薦工作,建立專業建設水平監測機制,包括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年度對全省學科建設進行評估,根據結果進行調整優化。實施山東省產業學院建設計劃,建設一批跨學科、跨專業的產業學院,實現工廠建到校園里,課堂搬到車間里,專業長在產業上,努力培養出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如何處理淘汰落后產能

                      與穩就業保就業關系

                      在專題詢問現場,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問題引人關注。

                      “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作中,我省是如何處理淘汰落后產能與穩就業保就業關系的?”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主任委員陳迪桂的一個詢問,直指企業職工切身利益。

                      省發改委副主任孫來斌應詢說,2018年開始實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今明兩年是五年取得突破的關鍵時期。我們采取“三個堅決”,其中一個“堅決”就是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堅持“一企一策”“一區一策”。

                      “比如說,對企業的就業服務培訓圍繞著企業人員的轉崗、退崗,包括各種社會養老關系接續等工作,要精準地服務。另外我們還要求企業,特別是新上項目要優先安排產能過剩企業的待崗職工。對關停企業產能置換的收益,包括政府性補貼,優先用于安置職工。”

                      省工信廳副廳長安文建補充應詢說,在推進產能置換和壓減中,工信廳將預防失業、促進就業作為重要工作目標來對待,采取同步實施、政策傾斜、強化引導三項舉措,從而確保淘汰落后產能穩步實施,就業也實現穩定增長。

                      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田興松詢問,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如何落實好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問題。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姚云輝應詢說,通過優化執法方式,減少執法頻次,為守法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企業發展壯大,促進企業增加就業崗位。

                      加強建筑市場監管

                      源頭防范農民工欠薪問題

                      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也備受關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邢樂成的詢問聚焦保障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以及提高建筑領域農民工技能方面。

                      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應詢說,目前我省建立了“一書兩金一卡”制度,加大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的調處力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有訴必接,有接必辦,去年為8.5萬農民工討回了17.61億工資報酬。

                      加強建筑市場的監管,對違法發包、轉包、分包、資質掛靠的違法行為零容忍,從嚴從快查處,從源頭上防范欠薪案件的發生。充分利用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實現信息共享,一旦發生拖欠,部門之間開展聯合執法,確保農民工工資能夠有效地得到保障。

                      同時,加大職工技能的專業培訓。每年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術大比武、素質大提高的技能競賽,有效提高農民工素質。

                      王玉志表示,下一步將落實好實名制管理、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等制度。抓監管促規范,把市場不規范的行為徹底消滅掉。抓培訓提素質,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建筑工人培訓體系。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