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閱讀次數: 997
職場中,員工在公司里工作,難免會遇到棘手問題和困難,那么,這種時候,你會選擇求助領導嗎?
觀點一
多求助,解決問題會更高效
“面對一個難題,你靠自己硬抗,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不說,大概率還會導致任務延期或失敗;但如果有領導幫助,就不一樣了。”從事廣告創意工作的職場人嘉華直言。
她分享了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個小故事:每家公司都有一位“鐵面無私”的財務,我們公司也不例外。“和我們公司的財務同事相處久了你會發現,他是一個特別靠譜的人,但和其他所有的財務一樣,他的口頭禪是‘走流程’。”
因為工作職責要求他對支付的每一筆費用都非常清楚,所以業務部門和他溝通會比較“吃力”,事無巨細都要介紹清楚,這樣常常會影響和供應商開展工作的進度。
“前幾天我有個比較緊急的大額付款,如果走一般流程的話,估計要走個一星期;因為事情比較急,我就提前和領導打聲招呼,拉個領導、財務和我的三人小群,流程明顯快了很多,不到3天就搞定了。”
她表示,很多時候你認為的難題,對領導來說,可能就只是打個招呼的小事而已。“以上只是領導簡單參與事情的效果,更別提我們碰到更加困難的問題時,領導擁有更好的問題解決方法、更多的資源給我們提供支持。”
觀點二
比起麻煩,領導更看重結果
在知乎上,許多職場新人在看待這一問題時還提到,通過求助行為,令他們在職場中獲得一種額外的心理安全感,提高對工作的整體滿意度。比如,你新進入了一個團隊,碰到問題時不能向團隊里的領導或者其他人求助,你會不會覺得自己是在孤軍奮戰?一旦這種情緒越來越多,你就很難融入團隊了,最終甚至導致工作不開心,產生離職傾向。
他們認為,作為剛入職的員工,新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又正因為是新人,就意味著領導同樣很清楚,在工作上一定有問題是你能力范圍內所不能解決的。所以在大部分領導看來,你的需求幫助和指導,在符合常理的情況下,是正常的需求。
況且作為職場新人,沒有需要幫助的需求和指導,有可能會引起領導對你有不良的印象,工作不認真、不負責等。因此請教領導工,實際上是新人提高效率的一個過程。
這部分職場新人認為,比起麻煩,領導更看重的是結果。“所以,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尋求幫助的特性,只要把關鍵尋求幫助的‘姿勢’做正確就行。”
觀點三
適當請示領導,也能拉近距離
“看待這個問題,首先用換位思維來想一想,站在領導的角度,我們如何看待下屬的求助。”在一家即食火鍋創業公司做高管的劉先生以自身角度出發,他認為首先在領導這個位置上,解答問題是應有之義,因為作為領導,解答問題、帶人成長是職責中的一部分。同時,領導其實都有一些好為人師的意愿,解答別人的問題也是突顯自己價值的一種途徑。
此外,他認為,求助領導還能拉近團隊距離。提高團隊效率和凝聚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領導和員工之間沒有距離。這里的沒有距離,指的不是完全的沒有距離, 而是彼此相近的一種信任。
他坦言,大多數領導都有對外輸出、影響他人的需求,而主動求助行為就是讓領導感覺良好,提升彼此信任感的不二法門。
本杰明·富蘭克林講過一句非常精辟而富有哲理的話:“一個幫助過你的人,比一個你幫助過的人,更愿意幫助你”。
觀點四
不要遇到問題就直接問領導
不過,有一部分職場人也認為,求助領導需要增加了一個前提,那就是自己充分努力之后。這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面對這個困難的時候,你已經嘗試以及把除了領導這個資源運用起來之外,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
這部分職場人認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員工最關鍵的能力。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特別正常,在這時,員工有一項義務,就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制造問題,讓領導來抉擇。
因此他們認為,不要一遇到問題就直接去找領導溝通,總是這樣子領導對你印象會很不好。在職場上,如果過分暴露自己的短板,勢必會讓領導不看好你。因此,遇到任何問題,能不找領導的就不要找領導;能不要尋求上級幫助的,就盡量不要找上級幫助;最好的途徑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但是,也有一種情況,他們是支持求助領導。“雞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去問你的領導,會造成反感。但涉及到抉擇性和擔責問題的情況下,建議要告知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