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閱讀次數: 1249
筆者認為,商業文化的改進絕非一日之功。除了部分企業和個人違反法律和公序良俗要嚴格懲處、全網聲討以外,也必須要知道,我們反對職場糟粕,本質上是在反對什么?
先從酒桌文化為什么會興起說起。單純從事情本質來說,是為了業務的接洽協作,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雙方在盡可能理性的狀態下進行信息交互。然而現實是,酒桌、酒精把正常的生意和職場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
那么這一糟粕文化背后浮出的本質是什么?是搞定人比搞定事簡單、直接。理想商業文化是“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然而現實世界是“因人成事”。于是乎,在個別企業管理者眼中,哄客戶開心被當成了員工必須完成的職場任務。
那么真正改觀之路在哪里?除了機制體制的完善和法律的有效監督之外,筆者認為,在年輕職工自己的手里。
我們常說現在的年輕人很有個性,但在職場里,真正的個性還有發揚獨立和尊嚴,那就是:對于職場的潛規則、亂象,年輕人應該敢于說“不”;在職場上遇到模棱兩可的問題,自己權益受到了侵害,那么先與企業溝通、協商解決,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再通過正當渠道向上反映……不“同流合污”,也不做“沉默者”,才是年輕人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