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2 閱讀次數: 524
日前,中智咨詢發布2021年技能藍領人才吸引和激勵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調研發現,近七成企業面臨用工荒挑戰,其中55%的企業藍領用工荒表現為技能藍領或普工短缺,高端技術人才缺口達到上千萬人。
近些年來,藍領人才短缺問題引起多方關注。根據人社部第二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新進排行的30個職業,近半數與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相關,所需職業專業化程度要求較高。
在排行中,“儀器儀表制造工”進入前十,“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工具鉗工”“多晶硅制取工”“通信工程技術人員”“自動控制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新進排行,“機修鉗工”“沖壓工”“金屬熱處理工”等職業呈現短缺程度加大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隨著智能制造和自動化技術的推進,企業對藍領工人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從調研結果來看,超四成企業會增加技能藍領的用工數量,人員增幅一般在5%-10%之間,部分企業針對技能藍領的用工增長達20%-30%。
與此相對的是,企業針對普工的需求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降幅在10%-20%,部分企業針對普工的用工需求甚至下降30%-40%,近13.3%的受訪企業表示會增加普通藍領的用工數量。
從技能藍領和普通藍領的人員配置來看,技工的平均占比達32.7%,普工占比為67.3%。在一些自動化程度高或技能要求高的企業,技能藍領的占比近半數甚至達60%-80%。“十三五”期間,我國新增高技能人才超過1000萬人,但高技能人才僅占技能人才總量的28%,這個數據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針對藍領人員的用工,企業一般會采取多元化的用工形式,97.8%的企業使用正式勞動合同員工,41.8%的企業使用勞務派遣的形式,另外有10%-20%的企業采用崗位外包、在校學生/實習生或其他靈活用工形式。業務/產線外包或崗位外包用工形式下,藍領員工平均工時費用為27.5元/人/小時,市場高位水平為32元/小時。
報告指出,藍領員工的流動率較高,藍領/一線服務人員2021上半年主動離職率達17.4%,相比去年同期的10.2%有大幅增長,在用工荒背景下人員流動提升明顯。
一線藍領主要離職原因排在前三的分別為薪酬水平、返鄉/個人家庭原因和個人職業發展,其中薪酬水平為首要影響因素,占比為67%。另外福利待遇、工作強度、工作環境、上級帶教方式、工作時長、內部管理機制等也是影響藍領人員離職的因素。
面對人才缺口,企業采用多種方式招聘員工,包括員工內部推薦、勞務中介機構、在線招聘網站、工廠直招等。另外有部分企業采用現場招聘或推介會、對接中職技校、校企聯合培養等招聘方式。
員工內部推薦是較為有效的藍領招聘方式,在用工荒招工難的形勢下,近六成企業都設置了內推的相關獎勵政策,另外14%的企業計劃設立。從藍領招聘員工內部推薦獎勵的具體額度來看,市場中位水平為500元/人,平均值為682元/人。
校企聯合是輸送藍領人才的重要渠道,但需要關注的是,近日中青報調研發現,超六成受訪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不愿選擇當藍領。“去工廠化”“去基層化”的就業趨勢愈加明顯,新興的電商類崗位則受到職業院校學生追捧。
數據顯示,61.9%的受訪職業院校學生會因一線生活枯燥單一而不愿意去制造業基層,61.04%的受訪職業院校學生對制造業基層的工作前景不看好,52.87%則是覺得工作環境差,40.01%認為基層工資低,31.35%則因為工作中交友圈子太窄而不愿去一線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