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閱讀次數: 866
在嵊州市校園食材配送中心的食品安全檢測室內,檢測員在快速抽樣檢測時,發現一批即將運往學校的干紅棗片存在二氧化硫超標的情況。隨即,食品綜合分析儀自動將這一檢測結果上傳到“校食安2.0”監管平臺,通過全天候風險監測機制主動向采購和配送單位發出預警。確認問題后,市場監管部門馬上啟動應急機制,“熔斷”食材流向,并開啟應急采購通道,以保障校園食堂供應不斷。事后,市場監管部門進行跟蹤處置,并將干紅棗片列為近期高頻次檢測食材。
嵊州市通過數字賦能,在“校園食材標準化智慧監管體系”的基礎上,采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在省內率先打造“校食安2.0”數字化改革項目,通過升級追溯管理、快檢報送、配送監控、執法監管及家校互動等功能模塊,保障全市9萬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再升級。
今日風險事、高風險食品、安全指數……在嵊州市市場監管局,記者通過LED大屏上的“校食安2.0”數字化監管系統,看到實時滾動更新的農產品檢測結果、食品渠道及輿情等數據。嵊州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錢東海說,“校食安2.0”將企業、學校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責任結合,監管鏈條由原來的以食堂為主延伸到校園食材采購、配送等環節,并通過大數據手段發現問題,隨時溯源并及時整改,讓監管過程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