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閱讀次數: 685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渝水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堅持將黨史學習教育的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為民辦實事上,把黨史學習教育同提升全區廣大勞動力就業技能結合起來,制定了嚴格的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制度,以制度指導培訓全過程,依托全區培訓機構、企業等,開設了企業職工崗位技能培訓,電工、電焊工、家庭服務業、計算機辦公軟件、保安等就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業培訓等項目。截止目前,全區累計開展各類技能培訓34期,培訓農村脫貧勞動力、殘疾人、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各類人員1293人次,完成企業職工崗前培訓1143人,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為民舉措。
實行“訂單式”培訓,滿足群眾培訓需求。組織各鄉鎮辦、社區對轄區內脫貧勞動人員、下崗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等就業困難群體進行摸底調查,根據他們的培訓意愿和培訓種類需求分類建立臺賬,由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安排培訓機構分類進行培訓。“訂單式”的培訓方式,進一步提升了技能培訓服務水平,有效解決了群眾培訓需求及企業的用工需求。
建立“多元化”培訓,提升技能培訓實效。重點對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按照年齡結構、知識水平和務工需求,積極推行“培訓券”式培訓,今年以來,全區通過電子培訓券平臺發放“培訓券”1714張,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可以根據自身培訓需求及就業需求,憑“培訓券”靈活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實現了培訓機構和培訓學員之間雙向選擇的目標,提高了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依托“工業信息化技術技能人才網上學習平臺”、“中國職業培訓在線”、“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等線上職業培訓平臺,積極開展線上培訓服務,方便了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培訓實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開展“家門口”培訓,促使收入技能“兩提高”。充分整合農業、鄉村振興等部門,利用農閑時間靈活開展油茶種植、龍蝦養殖、米粉加工等技能培訓,把培訓地點設在鄉鎮和有條件的社區、村委,方便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使全區勞動力務農和技能培訓“兩不誤”,實現技能和收入“兩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