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閱讀次數: 832
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第一支柱替代率逐漸下降將成為趨勢,需要第二、第三支柱“替補”上去。
鄭秉文稱:近年來中央頻繁提出建立第三支柱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其中有兩個關鍵詞,即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財富儲備和多支柱。在他看來,這兩個關鍵詞是一枚硬幣的兩個側面,建立包括第三支柱在內的多支柱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養老金儲備,而增加養老金儲備的載體就是發展第二、第三支柱。
鄭秉文認為,建立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性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可優化退休收入結構,“三條腿”板凳更穩定;二是可提高退休收入水平,提高養老金替代率;三是可改善家庭財富凈值。
鄭秉文表示:我國股權資本只占社會融資總額的5.4%。資管新規實施后,長期資本的問題顯得更為急迫,銀行理財產品必須期限和產品匹配。但現實中,單個的個人投資者極少會購買產品期限在5年以上的長期理財產品。因此,居民儲蓄向長期股權資本的轉化事實上是難以完成的。因此,大力發展第二、第三支柱,可極大改善目前我國社會融資體制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