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閱讀次數: 969
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要堅持“因地制宜、學培結合、貼合群眾、靈活多樣”的培訓思路,全力以赴,多措并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豐富培訓內容。堅持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在培訓內容的設置上,既要符合地方產業發展,又要適應勞動者轉移就業的現實需要。通過面對面、手把手的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工種,緊盯勞動力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廣大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就業指導培訓,以培訓促進就業”。
提高師資力量。組織發動各行業、職業技能院校、高技能人才以及其他社會培訓機構,開展技能提升行動和技能領域交流合作,增強師資業務素質和能力水平。通過開展各類技能提升活動選拔培養一批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扎根一線,鉆研技能、以師帶徒的信心,以保證師資隊伍的知識更新,適應新技術的發展要求,打造品牌專業,擴大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
提升素質水平。在進行技能培訓過程中,要安排一定課時,對參培人員進行職業素養、工匠精神、消防安全、規章制度、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培訓,幫助參培人員提高安全意識、增強業務經營能力,不斷提高勞動者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勞動者講文明、樹新風,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爭做新時代的新型農民工,盡快成為新市民。
強化政策宣傳。認真梳理出臺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制作宣傳資料和各種業務辦理指南,充分利用地方新聞、電子政務微博、政務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強化宣傳效果。同時加強典型宣傳,強化引領示范,積極探索創新,根據參培人員意愿,量體裁衣,精準施策,通過政府牽線搭橋,企業和求職者雙方自愿的原則互相選擇,并整合轄區培訓資源,依托基層鄉(鎮),開辦技術含量較高的培訓工種,將技能培訓送到農民工家門口,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氛圍。
后續走訪問效。針對創業人員,定期或不定期聘請有關專家,與參加培訓后創業的勞動者經常溝通聯系、進行定期走訪,記錄跟蹤服務情況和學員發展情況,及時準確地掌握參培學員的經營狀態、經營業績及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等實際動態經營情況,及時幫助學員解決創業中出現的問題;針對提升技能人員,就業創業促進中心建立“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對培訓上崗人員進行定期跟蹤回訪,走技能成才、技能就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