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4 閱讀次數: 1453
“兵不厭詐”,不僅適用于戰場,同樣適用于職場。
一個善于隱藏自己真實實力的人,才能出其不意,搶抓機會,成為職場中的贏家。
01
隱藏情緒,避免落人話柄。
人在職場,會來事的人,比會干事的人更吃香。他們是掌控情緒的高手,憑借著對幽微人性的洞察,不露聲色地利用情緒作為“利器”,來贏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鄭袖是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寵妃,她美麗聰慧,卻有著極強的嫉妒心,為了除掉楚懷王的新寵魏美人,她設下毒計陷害:一方面她對魏美人關愛有加,在贏得對方絕對信任的基礎上,以“大王最不喜歡你的鼻子為由”,教導魏美人只要見到楚王,就立即捂住鼻子。一方面,她又在楚懷王面前“賣慘”,說魏美人就是厭惡楚懷王身上難聞的氣味。
單純的魏美人對此沒有絲毫戒備,全盤照做;心高氣傲的楚懷王對此也不問青紅皂白,而是就下令割掉魏美人的鼻子。從此,鄭袖就得到了楚懷王的專寵。
人在職場,像鄭袖這樣有心機的人隨處可見,他們看起來待人和藹可親,總是笑意盈盈,但背后一定是帶著明確的目的。
如果你不懂得辨別,傻乎乎地“給點陽光就燦爛”,一兩句暖心的話就掏心掏肺,那也極有可能落得個魏美人的下場。
高興也好,憂傷也罷,這些鮮明的情緒,千萬不要寫在臉上。一旦進入職場,就要告訴自己,努力換上與崗位相匹配的表情,保持微笑,讓人找不出任何破綻,也不會因為情緒崩潰,而落人話柄。
02
隱藏實力,避免招來嫉妒。
成熟飽滿的麥穗總是低著頭,層次越高的人越是彎著腰。
人在職場,越是有真本事的人,越是低調沉穩,如果性格剛強,又很愛表現,就很容易被人嫉妒,惹禍上身。
電影《破綻》講述了一個智力與心力角逐的故事:一位老富豪發現妻子出軌,直接槍殺了她,卻偽造成他殺的現場。警方被老富豪無懈可擊的不在場證明所迷惑,認定這就是一起他殺案件。
而負責起訴的年輕法官是個冉冉升起的“明星”,他很高調,也認定真兇就是老富豪。但老富豪卻屢屢嘲笑他找不出一絲破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逃之夭夭。
經過幾個回合的較量,年輕法官非但沒能成功找到可以指控老富豪犯罪的證據,還因為行事太過高調又一無所獲而被停職。好在,影片的最后,在老富豪猖狂地要遠走高飛時,年輕的法官終于發現了足以將老富豪定罪的破綻,一舉扭轉了被動局面。
人在職場,從來都不乏像老富豪這樣“有經驗、有手段”的人,他們往往躲在暗處,對能夠加以利用的人,不吝嗇“吃干榨盡”。
一旦有人開始炫耀自己對于工作的創意、成績時,他們就會立即盤算,如何將所有功勞、苦勞全盤攬入自己的懷中。
等到你發現,自己又一次為他人做嫁衣,成為墊腳石時,你就會明白,始作俑者并不是別人,而是鋒芒畢露的自己。
03
隱藏職場規劃,避免被人阻礙。
有這樣一個故事:
工地上有三個人在搬磚,有個記者問他們,你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人回答說:“你沒看見嗎,我們在搬磚啊。”
第二個人回答說:“我們在蓋一座高樓。”
第三個人回答說:“我們在建設一座新城市。”
十年之后,第一個人還在工地搬磚,第二個人成為建筑工程師,第三個人則成為那兩個人的老板。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認知決定未來,不同層次的思維和規劃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職場上,人與人之間能力水平相差并不會太多,但有人能不斷跳脫出原有的圈層,一步步晉升成為高層管理者,并非運氣太好,而是職場規劃做得好。
欲成大事,必承其重。
比如,新招錄的兩個大學生,一個最在意拿多少錢干多少活,除了分內的工作,其他一概拒絕;另一個卻最在意多崗位鍛煉,什么都要問個清楚明白,和大伙打成一片。
三個月過后,那個啥都嘗試了的大學生,每個部門都向他發出了邀請,他順理成章選擇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崗位。并由此起步,很快做得風生水起,成為了業務骨干和領導著力培養的“新星”。
而那個一開始就表明自己“非什么不干”的大學生,早已經被大家貼上了“只想混日子”的標簽,哪怕他也很敬業,但因為早早地亮明了自己的職場“底牌”,也就沒有人愿意對他多加栽培了。
真正聰明的職場人,猶如一個經驗豐富的“獵手”,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為獲取“獵物”而謀篇布局,打好基礎,再對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實施。
04
結束語:
人在職場,真正聰明的人,甘愿走最笨的那條路,一步一個腳印,甘愿吃苦受累。
因為他們明白,唯有讓過程無懈可擊,才能擁有水到渠成的完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