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閱讀次數: 2016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幾個命運轉折的節點。
這些節點,往往是和那些對我們十分重要的人,相伴出現的。
也許認識了某位“貴人”,由此開啟了走向巔峰之路;抑或遇到某些爛人,把我們原本平靜的生活,攪得一團糟。
遇到什么人,由命運來安排,我們自己左右不了。但,如何識別哪些是貴人,如何建立和他們的連接,卻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1
不要以“用別人”為目的
積累人脈這件事,就和賺錢一樣,那些將賺錢作為終極奮斗目標的人,卻往往賺不到錢。反而是那些將工作視為使命、事業來做的人,更容易獲得豐厚的回報。
同樣,雖然擁有豐富的人脈,可以讓我們做事更順暢,辦事更容易,但,如果以“有了人脈好辦事”這個宗旨來和人交往,往往適得其反。
我之前遇到一個候選人,給他推薦一個職位,本來聊得還比較順暢,也準備做推薦。
為了方便溝通,我幾次提出加他微信,但都被他拒絕了。他說:你跟我也不在一個城市,這個職位合作成與不成,以后我都很難再用到你了,就不加微信了。
我自然沒有再勉強他。他以后是否還會用到我,我不知道,但我的確不會再幫他推薦其他職位了。
并非我小心眼,而是,思維如此狹隘的人,在企業中,也注定難以有大發展,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我會盡力去找其他更好的人選。
職場上的發展,雖然不能靠感情,但如此赤裸裸地將別人視為“工具”,覺得用不到就不用維護,的確是親手堵上了自己的路。
人脈的積累,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并非刻意為之。
你為對方付出了真心,在別人有困難時,真心實意幫助對方,這就是存入了一筆感情賬戶。當你有困難時,如果對方也同樣懂得感恩,則必然會伸手相助。
可依靠的人脈,就是在一次次“互相麻煩”中,交織在一起的。
那些靠人脈走入職場快車道的人,都做對了什么
2
不要怕“被別人用”
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一個人說他見過的最聰明的一個實習生,是一個小姑娘,特別主動,幫每個人都分擔工作,還把QQ的簽名換成了:盡情地壓榨我吧,我喜歡被人所用。
后來,等這個姑娘正式入職時,她已經掌握了部門里幾乎每個崗位的工作,沒過多久,小姑娘就升職為主管,幾年之后,成了部門最年輕的經理。
不得不說,這個姑娘的情商真的超高,小小年紀,就懂得:
在職場上,能被人用,是件好事,至少說明你有用。
最近,因為競拍下巴菲特天價午餐,孫宇晨著實火了一把。
但早在13年前,另外一個中國年輕人,就已經坐上了巴菲特的餐桌。他就是后來創辦拼多多的黃崢。
當然,黃崢當時還是學生,他是無力支付這天價午餐的,他是被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帶去的。
2006年,段永平作為第一個拍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機會的中國人,去赴宴時,帶上了剛剛20出頭的黃崢。
如果從人脈的角度考量,段永平無疑是黃崢生命中的貴人,不但帶他見到巴菲特,還將他收為關門弟子,在商場上一路引領,悉心指點。
但那時還是學生的黃崢,又是如何認識知名企業家段永平的呢?
是網易的CEO丁磊介紹的。
你可能會說,哎呀,黃崢真是運氣太好了,遇到丁磊這個大貴人,幫他牽線搭橋結實了大企業家段永平,從此人生走上坦途。小小年紀的他,肯定是求著丁磊介紹大佬給他認識。
可事實是,丁磊當年遇到一個技術難題,無法解決,他發郵件向當時還在上大四的黃崢求助,一口一個黃老師叫著。
技術過硬的黃崢,幫丁磊解決了難題,作為回報,丁磊將段永平介紹給黃崢。
你看,大佬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你足夠牛,不用費盡心力積累人脈,人脈也會來想辦法靠近你。
那些靠人脈走入職場快車道的人,都做對了什么
當然,我們大多數人,并沒有天才那樣的天賦秉異,我們很難在年紀輕輕就讓大佬刮目相看。
但,你至少要找到一項技能,你比周圍人都強的地方,這項優勢,就是你打通各路人脈的金剛鉆。
這項技能,可以是英語特別好、電腦特別精通、甚至PPT、EXCEL用的比別人熟練,或者多讀書,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思考和見識,都可以。
這時,你需要的只是時機,而這種時機,并不會讓你等太久。
職場上,最徒勞無功的做法,就是看到別人憑借人脈迅速走向成功,就以為人脈是通向勝利的捷徑,而想盡辦法結識各路高人。
當你自己不夠牛,不夠實力和這些牛人對話時,認識再多的大佬,他們也只是你人脈的一個流量,而不能成為存量。
曾有一個人,咨詢作家李尚龍,如何才能通過社交結識那些可以幫到自己的人。
李尚龍問對方:“社交場上,別人一般怎么介紹你?”
她說:“他們會說,這是我的朋友,小白。”
李尚龍又問:“那他們是怎么介紹那些優秀的人的?”
那人答:“獨立撰稿人、導演、教授……”
不能給別人帶來價值,就不能讓人留下印象。認識再多的牛人,你也只是他們眼中的一個路人甲。
有句話說的好:別說你認識誰,就說誰認識你。
所以,在實力不夠的時候,與其費盡心思搭上各種人脈,不如停止社交,專心修煉內功。
那些靠人脈走入職場快車道的人,都做對了什么
3
建立人脈的方法
當我們具備了過硬的實力,下一步,就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來把握人脈
1) 主動
開拓人脈的第一步,是一定要有主動的意識。即便你身懷絕技,但總要給人個機會,來發現你。
主動搭建人脈,可以用在很多場合,比如在專家云集的會議中,敢于提出有質量的問題;在各種年會或社交場合,主動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等。
另外,即便你不擅長社交,現在也有很多線上的方式來幫助你搭建人脈。
之前我就曾收到過和我同一所大學的師弟在LinkedIn上的邀請,后來和他建立了聯系。包括在知乎、各種專業論壇等,找到那些可能對你有幫助的人,并不會很困難。
2) 真誠
當然,當你找到了想結識的人,對方是否也想結識你,除了你能不能給他帶來一點價值外,你的真誠也至關重要。
我之前有個同事,特別擅長和陌生人聊天,坐趟電梯都能跟不認識的人互留電話。她用的一招就是,攀老鄉。
有一次,她和一個新來的江西同事說:哎呀太巧了,咱倆是老鄉啊。旁邊一個廣西的同事幽幽地說:你上次不說,跟我是老鄉嗎。
當然,她有開玩笑的成分,但,如果你想建立靠譜的人脈,拋棄那些套路,真誠而認真地對待對方,十分重要。
比如在第一次見面,就認真記下對方的名字,待到下次再見時,如果能直接稱呼對方,那他就會很感動,瞬間和你拉近關系。
再比如,你特別想結識某一位前輩,那花點時間研究他的背景,比如學習經歷、工作履歷、研究的方向或作品等,待到有機會和他一對一溝通時,這些信息,都能幫你快速建立和對方的連接。
真誠對待別人,切勿貪多,不要用一套套話,來試圖和每一個人建立連接,那樣的泛泛之交,毫無意義。
3) 互助
人脈就像一張網,每一個人,無論能量大小,都是網上的一個節點,而非終點。
你已經擁有的人脈資源,可能就是別人想結識的對象,那么,在確認雙方都靠譜的情況下,成為一座橋梁,將更多的人連接起來,你才有可能逐漸擴大自己的人脈圈。
在人際交往中,不要首先想著對方能給我什么,要先想想自己能給對方什么,主動幫助別人,成為先走出第一步的人,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那些靠人脈走入職場快車道的人,都做對了什么
當然,在職場上,雖然結識有用人脈,是幫我們拓展關系網、開拓業務甚至為職業發展鋪路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們始終不應該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如何結識有用人脈上,而應該將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己方面。
還是那句話,自己的專業技能提升了,自然會有機會找上你,而利用好一次機會,充分展現你的能力,就會有其他機會慕名找上你,從而進入良性循環,這才是最輕松有效建立健康人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