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9 閱讀次數: 1805
“建議延長女性產假”“建議建立女性彈性工作制”“建議強制男性陪產假”“建議規定崗位最低女性比例”……近日,多個話題聚焦女性就業環境,引發討論。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等就業歧視,著力解決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突出問題。
代表委員聚焦女性職場發展
生育是女性職場中避不開的話題。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楊元慶建議,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彈性工作制度。形成明確清晰的“生育假”法律規范,同步推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等配套政策。
“應當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提升女性就業質量,實現同工同酬,‘同工同成本’。”楊元慶建議,規定不同崗位女性最低就業比例;打造針對女性勞動者的培訓基地,不斷提升女性勞動者的就業能力;積極開展女性領導力培養項目,實現女性的高質量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孫偉建議,在生育保險待遇水平方面,從國家層面統一產假時間,從目前的98天延長到至少18周,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宣傳部部長黃細花表示,女職工應享受全額帶薪產假,且重返工作崗位時累計工齡。且國家財政應承擔延長產假的成本,消除就業市場中的性別歧視。
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女律師協會副會長張慧建議,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或企業內部建立托兒所或設立育兒設施,逐步緩解嬰幼兒照料與工作之間的矛盾,解決青年女性的后顧之憂。
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建議,由政府牽頭,引導用人單位為生育女員工設計專門的職場發展機制,并加強對用人單位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的監督檢查。
“鼓勵用人單位通過實行彈性工作制、建設母嬰室及托育機構等方式,為孕哺期女員工開展工作創造條件,不讓生育成為牽制女性職業發展的瓶頸。”劉慶峰建議。
8日,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部長通道”上表示,“去年我們和全國婦聯一起發布了支持女性科學家投身科技工作的措施,讓女性科學家在青年項目申請中適當放寬年齡限制。”
警惕“越幫越難”引發反作用
這些建議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稱,“怎么落實是關鍵,在執行的過程中如何監督?”
還有不少網友稱,“想法是好的,但這樣只會讓企業越來越不愿招女職工。”“如果讓企業去承擔成本,企業當然就會有所選擇,女性的職場阻力只會越來越大。”
這樣的擔憂是有原因的。據了解,目前多個省份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均延長了產假,但如果延長產假的成本由企業負擔,那么企業為了節省人力資源成本,就可能盡量不招聘女職工。
針對該情況,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原主任李守鎮建議,提高生育保險待遇,擴大生育津貼的支付范圍,“在生育保險基金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將生育獎勵假期、陪產假、育兒假等納入生育津貼支付范圍,減少企業支出。”
雖然目前女性職場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但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工資待遇與還是工作環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懷“她”。智聯招聘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職場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薪資漲幅為5%,略高于職場男性薪資漲幅的4.8%,男女收入差距有望進一步縮小。
“職場女性福利情況有所改善,享受‘為女性提供彈性工作制’‘規劃職業發展’等各項其他政策和福利的職場人占比較去年有所上升。”上述報告稱。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