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5 閱讀次數: 2320
近日,山西省召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會。會議決定,今年全省人社部門將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深化收入分配、就業、社保等改革,實施一系列惠民政策。
多措并舉促進城鎮居民增收
山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社廳廳長盧建明表示,收入是民生之源,今年山西省將繼續多措并舉促進城鎮居民增收,確保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首先,健全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加強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適時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完善公務員獎金制度,建立地區附加津貼制度,提高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作補貼。
針對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創業人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和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七類重點群體,將實行差別化的收入分配激勵政策,帶動城鄉居民增收。
將在全省組織實施五項工程
今年,山西省將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登記失業率分別控制在6%、4.2%以內。盧建明表示,為實現這一目標,將在全省組織實施五項工程。
一是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訓100萬名勞動者并取得相應證書,其中企業在崗職工40萬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4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15萬。
二是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工程。通過深化就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加強高校畢業生政策扶持、就業服務和權益保障,實現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
三是創業帶動就業工程。通過深化創業型城市創建活動,健全創業培訓、創業服務、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工作機制,鼓勵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復轉軍人等群體返鄉創業,支持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建設,重點扶持幫助3萬名城鄉勞動者實現創業,并帶動就業10萬人以上。
四是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工程。目標任務是通過加大就業援助、精準幫扶力度,重點幫助4萬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通過強化針對性職業培訓、擴大有組織勞務輸出,重點幫助8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使農村貧困勞動力在制度保障下實現穩定就業、穩定脫貧。妥善做好煤炭鋼鐵電力去產能企業和國企改革中職工分流安置和就業援助工作,確保分流職工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五是“互聯網+就業服務”工程。通過加快公共就業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實現就業服務和就業工作全程信息化,全面提升就業服務能力和水平。在試點基礎上,推動社會保障卡和就業創業證“證卡合一”,簡化和規范就業失業登記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和精準、精細服務能力。
社會保障體系全省全民全覆蓋
今年,山西省將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徹底解決企業社會保險封閉運行問題,將省屬國有煤炭企業醫療、生育保險納入社會統籌,將170萬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全部納入養老保險制度,編制外人員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全體職業人群,社會保險覆蓋率特別是貧困地區的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5%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實現社會保障由制度全覆蓋到法定人群全覆蓋。
讓更多人才進得來待得住
今年,山西省將加快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落實高校、公立醫院、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用人、職稱評審、收入分配“三項自主權”,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采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完善技術工人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措施,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同時,開展農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強化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發揮“三支一扶”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各路人才和公共資源“上山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