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閱讀次數: 2084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一生將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工作上,而這部分時間足足占據了整個人生的1/3,用于休息和恢復精力的時間就更久了,足足有1/2。
工作是成年人的生存法則,只有賺錢才能讓自己和家人生存下去。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有的人在工廠當一名工人,他們的日常工作就是制造機器或是維護設備,而有的人在公司里當職員,每天都要對著電腦寫文檔做策劃,還有些人是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主要為人們解決實際問題。
但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你都繞不開與他人打交道這個環節。一般來說,喜歡走人情、經常和領導接觸的人,發展空間往往更大。
關于在職場中和他人交往的這件事,中國社會科學界的泰斗級人物費孝通先生曾在《鄉土中國》這本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概念。
西方社會的人們就像是一捆又一捆的柴,大家以小團體的模式相處著,而在中國這種情況卻完全相反,如果以一個比喻來形容中國式的人情關系,那就像是往水中投一個石頭,振動最激烈的地方位于中心,往外則是一圈又一圈的水波紋。
由此可見,中國式人情關系就是一層一層擴散開來的。一個不喜歡走人情、不喜歡和領導接觸的人,往往難有出路。
或許有人認為與他人打交道這件事并不重要,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即可,領導早晚會發現你的努力與認真,并給予你同等價值的回報。
如果你也是這樣想的,那可就錯了,人情交往是職場人士必須要面對的事,因為它的作用遠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
首先來說一下它對工作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很擅長和上司溝通或交流,那么他在工作上的走勢必然會比尋常人更加順遂一些,正如前文中費先生所提到的水波紋效應,越是內圈的波紋,越容易得到更好的發展,相比于外圈的波紋,他們和周圍人的關系也更近一些。
社交就是個互相獲取資源的過程,如果你想要在職位上晉升或是達成某些目的,必要的社交是少不了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交往都是出于利益的目的才進行的,無論是和上司交際還是與同事相處,只要他們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那就應該與其保持良好的關系。
與領導相處的好還有個顯而易見的好處,那就是你能夠得到最前沿的工作消息,而這一點無疑會為你的工作提供許多助力。
其次是情商的鍛煉。情商這個詞在近年來極其容易被大眾所提到,它不僅僅是心理學領域的概念,現如今更發展成了人格標簽。
從大眾的視角來看,情商越高,此人就越容易處理好人際關系,從心理學領域出發,大體也是如此。
在心理學領域中,情商由不同的子系統組成,它們分別是熟知自身的情緒,管理情緒,激勵自己,以及感知他人的情緒和管理人際關系。
一個人的情商是高是低,最容易體現在他和領導交往的時候,不僅如此,高情商的人還會嚴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隨意地朝別人撒氣或是發泄怒火。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懂得合作,人類之所以能成為食物鏈中最頂級的動物,最關鍵的一點便是人與人之間能夠達成合作,以取得更大的利益。
在團體行動中,分工與合作可以考驗一個人在這方面的情商,同時也可以根據他的表現判斷出此人的能力高低。
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Emir Durkheim提出,社會形成的重要標志便是分工與協作。
不同發展水平的社會會以不同方式團結起社會成員,主要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機械團結,一種是有機團結。
前一種方式雖然很有效率,但他卻更加傳統并且伴有強制性,而后者的分工相對來說更細化一些,組織也更加明確,人的主觀能動性更強。
所以判斷社會究竟是傳統的還是現代工業式的,觀察社會成員的團結方式便一目了然了。
正因如此,大家需要明確一點,并不是在工作中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算是萬事大吉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了工作以外,我們還要在職場上與他人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系,尤其是和領導相處的時候,更要讓對方留下個好印象。
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看待要在職場中搞好人際關系這件事呢,如果有什么想法的話,不妨在評論區下方共同探討一下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