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0 閱讀次數: 2531
工作幾乎是每個普通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它既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門,又跟其他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身為團隊的一分子,能否輸出自己的價值是關鍵。
所以,職場里的規則和規律,跟上學時也有明顯的差別,這一點可能畢業多年的人深有體會。但只要自己工作認真就一定能得到重視嗎?
畢業生有感而發,原來得到提拔的職員,多半是“會辦事”的人有時我們可能會發現,工作中處理好人際關系,反而成為能否被提拔的重要因素。一位畢業不久的同學說出了自己的心得。
他是北方某所本科大學的畢業生,通過校招的方式進入一家連鎖企業,跟十多名新人共同作為“管培生”入職。從這個起點來說,大家的機會是均等的。
不過工作半年后,他卻改變了原有對職場的認知。他本來是覺得只要自己努力把上級委派的任務完成得出色,自然會得到重視。
但實際上最后新人評比中,除了業績水平還有其他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有沒有跟上級和領導互相熟悉。相比之下,另一位同學顯得更聰慧。
她的工作能力客觀來說并不突出,但很奇怪的是,各部門主管好像跟她都很熟。她總是主動“端茶倒水”,而且不管領導說什么都第一個響應,用主管的話講:會辦事。
可是這也讓其他不少同學覺得,這種“會辦事”,給人一種討好上司的感覺,自己要么難以認可,要么很難學會。那么這方面是短板的畢業生,就沒機會嗎?其實不然。
在工作中處理好人際關系,盡量獲得上級的喜歡,是有必要的。但是畢業生也不必把這個因素看得太重,尤其是大部分“體制外”的崗位,不用“討好”領導同樣能被提拔。
但職場人也需要有自己較為明顯的優點,這3種人才,往往才不用考慮“會不會辦事”的問題。首先就是“技術咖”,就是在專業技能或業績上難以被替代的人,靠自己也能被重用。
我們不難發現,企業里那種“技術大咖”或“銷售大咖”,可能是特立獨行的人,不必太在意工作以外的層面。當然,這類畢業生也需把握分寸,不能因為有能力就不尊重上司。
第2種就是工作時間久,同時為人公正又低調的人才。大家可能也能體會到,現在離職、跳槽的畢業生并不少;而能堅持多年在一個單位的,還容易因為自認“元老”而懈怠。
但這些都被有經驗的領導看在眼里,他們想要提拔和重用下屬的時候,反而更喜歡既有資歷又低調的人才。這樣的畢業生會給人踏實的感覺,被升職也會繼續努力。
第3種是在同事之中人緣好、認可度高的人才。職場中出現管理崗位的空位是時有發生的,這也是升職的好機會。
很多時候領導會考慮員工們的建議,或者默默觀察到底哪些人有更好的人緣。有的畢業生不愿意討好上級,但在大多數平級同事之間有影響力,也有機會被提拔。
職場中情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畢業生需客觀地看待,不要排除學習
不太擅長處理人際關系的畢業生,在進入職場后可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把所有涉及情商的做法視為“討好”。但正因有這樣的偏見,自己始終停留在思維的原地。
有時還可能把自己不考慮別人感受的缺點,看成“耿直”的優點,并把這種習慣帶給同事和上級,時而出現叫人尷尬的場面。
或者有其他同事看到領導很辛苦時,出于正常的關心送上一杯水,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有意奉承。其實我們沒有必要看得那么嚴重,更不必有意排斥學習這些“眼力價”。
有些為人處事的方法,既能讓別人愉快,也利于自己被重視和提拔,只要保持原則就值得學習。我們也需要明白,如果自身缺乏價值,就算再會討好也沒有多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