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7 閱讀次數: 2581
國家衛計委:推進醫養結合應對人口老齡化。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當前我國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隨著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驟增,對推進醫養結合提出了更緊迫要求。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今天表示,今后,養老機構可申請內設醫務室、開展醫療服務;養老機構中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將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我國目前有60歲以上老人2.12億,失能、半失能老人接近4000萬;隨著老齡化加劇,預計2030年,慢性病負擔將增長40%。然而,眼下全國3萬多家正規養老機構,僅46%有康復設施、一半以上缺乏醫療支持,居住其中的老人若患有慢性病,不得不常年奔波于養老院和醫院之間。
國務院常務會議最近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2017年,將初步建立醫養結合的政策體系和標準規范;2020年基本實現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有序共享。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發展醫養結合,既有利于避免老年人頻繁往返于醫院和養老機構之間,也能提高醫院床位的周轉率。他表示,推進醫養結合,有利于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盤活現有健康和養老服務資源、能夠提高養老院入住率,減輕醫院病床壓力,降低醫保負擔。
其實,近年來各地養老機構在“醫養結合”上做了不少嘗試,最常見的就是“自設醫務室”和“與醫療機構合作”。北京西城區一老年公寓負責人坦言,他們一直想申請醫療執照,但僅“搶救室、治療室、消毒間等”診室分類要求,小規模養老機構就很難做到。
北京清檬養老服務公司副總經理孫屹則表示,與社區醫院合作,經常會遇到部門協調的難題:“我們也和社區醫院聊過,像養老機構能不能跟社區醫療中心對接。因為他們的上級單位是醫院,和他們的合作,需要上級單位的認可。”
對此,王培安表示,今后將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同時鼓勵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他表示,養老機構,可申請設置醫療機構及內設醫務室等,開展醫療服務;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協議合作;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等一體化健康養老服務。
“醫養結合”不僅要“可以治病”,更需要“治的起病”。數據顯示,一個全護理老人的護理費用,要占到城鎮老人可支配收入的8成。能否將已經開展“醫養結合”機構中的護理費用納入報銷范疇,則直接影響這部分老人的生存質量。新鄉市養老醫療服務中心主任彭姝鈺說:“生活照料、護理費用還是自己自付的。收了好多臨終關懷的老人,可是醫保上要求只能住個十天半月,可是甚至我們都是把這些老人都送走了。”
王培安明確,今后養老院中設置的醫療機構,符合條件的可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居家養老的醫療服務項目,也可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他表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護人員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為居家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服務。規范醫療服務項目,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