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 閱讀次數: 644
01 現在的“居民醫保”是怎么來的?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整合了原有的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兩項制度,主要針對沒有工作、沒有單位的人群。
這新農合,它的全稱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其形式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是由私人藥鋪和民間醫生自愿結合,成立聯合保健站,實行“醫社結合”。
隨著社會發展,這種形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村地區醫療保障的需求,2003年1月,國家發文確定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它實行由政府財政與個人共同繳費籌資,以政府的財政籌資為主,個人繳費為輔。
2007年7月,國家參考新農合的各項政策和籌資補償模式,建立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未被職工醫保所覆蓋的所有城鎮居民,包括老年人、未就業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和學齡前兒童。到2019年底,全國各地均按照國家要求指導統籌地區全面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用是繳一年保一年,每年在統一時間內自己繳納。為了方便大家繳費,相關部門開通了多種方式,線下可在辦稅服務廳的征收窗口繳費,有的村(居)委會也會代收代繳,或者由你自己委托銀行代扣代繳等。
線上可在已經開通電子稅務局繳費的地區,登錄稅務局的官方網站,完成注冊后可辦理業務,或者在微信、支付寶等手機支付平臺,進入城鄉居民繳費模塊,按照操作要求進行繳費。
02 居民醫保為什么“漲價”?
那有的人要說了,你這醫保費用每年都漲,感覺都要付不起啦。其實這醫保費用上漲有多種原因的。
首先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新藥和新醫療技術的使用等原因,醫療成本、醫療價格也在上漲,為了適應醫療服務的價格提升,醫保也會根據經濟水平的發展適當上漲。并且隨著醫療價格的上漲,醫保的報銷費用也在上漲。
其次我們的保障待遇水平在不斷提高。以前新農合10塊錢保一年的時代里,保障水平是住院一年只能報幾百元,門診不能報銷或者只能報十元、二十元,可以說這種保障力度是非常不充分的,完全不能解決人民的醫療保障需求。
但是現在,隨著繳費的上漲,醫保基金池比原來充裕很多,醫保基金運行更平穩,保障也更充分,不論是報銷金額的不斷上漲,還是報銷范圍不斷擴大,都給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
近年來,國家醫保部門做了大量的改革,居民醫保的保障待遇越來越好:醫保目錄里藥品越來越多,甚至可以報銷很多臨床必需、價格昂貴的創新藥;糖尿病、高血壓費用可以通過醫保報銷一半以上;門診保障也逐漸提升,一些特殊病、慢病也可以門診報銷;很多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比原來高很多;起付線降低了,報銷比例提高了……
目前,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0%左右,是新農合建立之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35%的兩倍。居民醫保的用藥保障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我們的基本醫保藥品目錄數量自2017年起每年開展了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數量從1500多個增加到2800個。
這些保障待遇的提高,都需要充實的基金池來支撐,居民醫保從2012年支出只有675億元漲到2021年的9296.37億元,漲了13倍還多,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03 光出錢不看病,是不是虧了?
說到這里可能又有人說了,自己不上班但每年都給居民醫保繳錢,可一次病都沒看過,那豈不是很吃虧呢。這醫保的原則是互助共濟,大家都少繳一點錢,放到一起匯成大的基金池,得了病的人就用基金池里的錢報銷醫療費用,沒得病的人就先等等。
人難免會生病,所以這份保障自己早晚是要用的。不過說心里話,小保是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這醫保能不用就不用。
雖然每年自己都繳費幾百元,剩下的部分都是國家出錢,國家補貼的錢可比自己出的多多了,算下來這么多年自己只繳了幾千塊錢。但如果住一次院,獲得的報銷金額可比自己的繳費多的多。如果是存款,這幾千塊錢可根本不夠用啊。這錢是從哪來的?都是基金池里的,是所有參保人一起出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就算您真是因為某些原因確實不能交這筆費用了,針對困難群體也是有特殊政策的,國家會全額補貼,免除需要自己繳納的參保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