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5 閱讀次數: 1632
8月12日,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屆四次全會召開,中山市委書記郭文海代表市委常委會作動員講話。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肖展欣宣讀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關于同意中山市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通知》。
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六個一體化”目標要求,加強謀劃、主動對接,從公共服務、人才引育、創新創業、民生福祉等重點領域發力,全面對接、學習、擁抱深圳等珠江口東岸先進城市,乘勢而上做好擁深融灣文章,勇毅前行為助力珠江口東西兩岸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貢獻人社力量。
一是扭住融合互動“牛鼻子”。堅持以融合互動發展為牽引,全方位、多層次加強與深圳對接。抓思想觀念同頻共振。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主動對標深圳找差距,全面學習深圳求實效,推動人社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抓政策規劃緊密對接。
全面梳理人社政策體系,出臺《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標深圳若干措施意見》,從人才交流互通、對標政務環境等方面,推動與深圳規劃銜接、政策協同。抓營商環境一體融合。
對標深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一件事”主題式服務,學習借鑒深圳“秒批”“不見面審批”等經驗舉措,加強數據共享和“三電”運用,強化社保服務信息互通以及業務協同,推出更多事項“跨城辦”“灣區辦”。
二是構建招才引智“強磁場”。緊緊抓住人才“第一資源”,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讓人力資源要素暢通有序流動。創新人才引進培養機制。深入實施“人才23條”,大力創新靈活多樣的引才用才模式,積極向實驗區下放高級職稱評審權、廣東人才優粵審批權,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探索建立大灣區人才飛地。創新技能人才多維度評價體系。
以支撐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牽引,聯合深圳開展“一試多證”職業標準開發及評價試點,共建世賽項目國家集訓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省級公共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聯合開展世界技能大賽選手培訓,逐步構建“1+N”技能人才政策體系。
創新技工教育協同發展機制。大力推動中山市技師學院提質擴容,支持實驗區與深圳等城市開展集團化合作辦學,推進人才聯合培養、學歷銜接及課程互認等方面合作,建設教師互派交流機制,合作共建若干特色專業,打造“雙元”職業教育合作平臺。
三是打造創新創業“主平臺”。深化創新驅動協同,構建開放包容、允許失敗的政策環境,激發調動創新創業活力。加快中國中山留創園建設,加大全方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支撐+科技金融+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打造全國極具影響力的一流留創園。
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引入深圳知名人力資源機構進園,加大兩地人力資源服務業交流合作,構建深中“一站式”人力資源服務鏈條。加快博士博士后平臺建設,辦好博士博士后創新大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與深圳共建博士博士后平臺。加快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參照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建立港澳創業就業試驗區,支持澳中青年創新創業園建設和發展,謀劃建設一批“港澳青年之家”,推動“1+1+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整體成勢。
四是做好民生福祉“大文章”。深化運用“小切口”工作機制,久久為功,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推進兩地人社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探索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協同開發、培訓資源共享、評價結果互認,聯合舉辦珠江東西兩岸職業技能競賽,推進家政企業交流合作。高質量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智慧人社”“智慧城市大腦”建設成果,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一體化信息系統,探索兩地高校畢業生派遣信息、職稱信息、技能人才、參保繳費等數據共享機制,逐步實現兩地政策制定協同、崗位信息互通、就業服務統一。
高質量推進勞動監察一體化建設,深化區域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協同機制,探索跨區域案件聯調機制,謀劃建立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共享和聯合懲戒機制等共建共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