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海南社保醫保事業10年發展之路回眸

                      2022-10-13 閱讀次數: 933

                      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開展“社保走基層”進公園活動,現場為群眾辦理社保業務。(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供圖)

                      海南日報記者 易宗平 通訊員 陳燕妮 梁爾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社保醫保系統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總體要求,扎實推進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將更多人納入制度保障范圍。

                      這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10年。海南開拓創新,加強服務便捷化改革,探索推進“一體經辦”“一網通辦”“全省通辦”“跨省通辦”等有效路徑。

                      這是織密扎牢社會保障安全網的10年。海南逐步實現基金統收統支式省級統籌,有效防范和化解經辦管理風險,打造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的社保醫保經辦管理模式。

                      這是分享更大更多發展“蛋糕”的10年。海南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穩步提升各項待遇水平,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海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是否有利于增進民生福祉放在第一位,積極推動全省社保醫保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制度引領 建立健全多層次保障體系

                      “沒想到在農村,我也能像退休人員一樣有養老金!”今年68歲的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加章村村民陳玉平激動地說,她參加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現在每月領取養老金1106.01元。

                      與陳玉平一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新林二村79歲的王玉金阿婆也參加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每月領取養老金1638.89元。

                      怎樣讓更多村民老有所養?沿著10年的時間軸,我省走過一條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路。

                      2013年,海南出臺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辦法。

                      2014年,海南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實施。

                      2015年,海南拉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標準。

                      2020年,海南推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

                      2021年,海南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養老保險是重要兜底防線之一。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發展歷程,是我省建立健全多層次保障體系的縮影。

                      “公司前段時間為我繳納工傷保險,工作起來安心、踏實!”海口一家物流公司的快遞小哥徐百旺笑著說。此前,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明確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維護快遞員群體工傷保險權益。

                      10年來,海南堅持制度引領,完善各險種政策,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受益人群越來越廣。匯總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省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658.24萬人、938.82萬人、218.23萬人、184.89萬人,較2012年末分別增長36.1%、148%、53.9%、54.8%。

                      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周俊介紹,海南圍繞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目標,不斷健全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養老金“雙軌制”變“單軌制”,養老保險打破城鄉二元化,實現不同群體制度公平;醫療保險從大病到普通門診均可報銷,保障層次更加豐富;工傷保險拓展到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就業人員等,受益群體不斷擴大。

                      人民至上 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知道自己患鼻腔惡性腫瘤后,我剛開始不敢去醫院治療。”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營盤村村民符某蘭回憶道。符某蘭家剛脫貧,數萬元醫療費用對她而言如大山一樣沉重。不過,她很快就到儋州市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為什么?“因為脫貧人員報銷比例維持原先的優惠政策不變。”當地醫保部門解釋。

                      出院結算時,符某蘭的醫療總費用為60640.18元,扣除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個人自付6064.02元,實際報銷比例達90%。

                      報銷比例大、范圍廣,讓患者病有所醫。

                      據介紹,2021年1月1日起,我省職工大病醫療費用補助政策落地。首例享受該政策的許先生,因休克住院并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膿毒血癥,醫療費用共45萬元,經過基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費用補助,累計醫保統籌基金支付41.9萬元。

                      10年來,我省社保醫保待遇水平穩步提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年上調,從10年前的月人均1516元增至2603元;城鄉居民月人均基礎養老金提到199元,待遇水平居全國前列。

                      醫療保險報銷限額大幅提升,報銷比例穩定在較高水平。我省門診特殊疾病病種成倍擴增,藥品目錄不斷優化,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醫”靠。

                      實施工傷保險定期待遇調整和確定機制。截至2021年底,我省人次平均傷殘津貼為5150元/月、一次性工亡補助金87萬元,較10年前分別增長4倍和3倍。

                      兜底保障打贏脫貧攻堅戰。全省57萬名脫貧人口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農村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保障范圍。

                      尤其是近3年來,我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面落實“免、減、延、緩、降、保”政策,累計減免社保費96.8億元,緩繳社保費4.3億元,惠及近10萬家企業。

                      持續創新 探索社保醫保高質量發展路徑

                      “未完成事”窗口辦成了事,家住海口的王先生連連點贊。

                      今年4月底,王先生辦理門診醫保報銷時發現,自己名下的醫保賬戶存在欠費,不能享受醫保報銷。經查詢,原來他于2013年從儋州市某單位離職后,原單位未辦理減員、停保手續,也未續繳保費,導致如今新單位有為他參保也不能報銷。

                      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未完成事”協調服務窗口值班人員朱經玲透露,通過協調指導儋州市社保中心進行處理,王先生醫保賬戶欠費情況得到妥善解決。

                      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申報受理處處長龔天禹說,在“未完成事”窗口辦件,能現場辦結的當場辦結,不能現場辦結的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并協調有關處室進行后續處理和答復。

                      10年來,我省探索社保高質量發展路徑,經辦服務實現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打破區域限制,實現“全省通辦”,繼而邁向“跨省通辦”。

                      按照“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發展規劃,我省實施綜合柜員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實現社保醫保服務“一體經辦、一網通辦、全省通辦”。過去只能在參保地辦理社保醫保業務的情況得到改觀,如今在省內經辦機構都可以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這項改革入選了海南自貿港第十二批制度創新案例。

                      而且,有的事項在省外也可以辦。截至2022年9月,海南25項社保醫保業務實現“跨省通辦”。“地區間跨省聯網結算的海南模式”為推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貢獻智慧。

                      海南完成全國第一例通過國家平臺實現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第一例通過新醫保平臺完成門診慢特病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今年前三季度,海南已有16萬人次享受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便利。

                      ——在減證便民上下功夫。

                      我省實施流程再造,減時限、減材料、減環節,持續推進業務“就近辦”“即時辦”“承諾辦”“容缺辦”。

                      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在全省各市縣300多個銀行網點設置社保醫保便民服務站,在商場、超市、藥店等場所布設400個政務便民服務站,延伸服務觸角,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

                      18項社保醫保服務事項實現“秒辦”,34項業務可以“即時辦”,占服務事項清單的四成以上。我省創新社保醫保關系轉移“一次申請、全程代辦”制度,經辦時間縮減90%以上,入選海南自貿港第九批制度創新案例,榮獲第二屆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創新獎三等獎。

                      “能減的環節都減掉,能省的材料盡量都不要群眾提供。今年緩繳社保費業務實施‘承諾辦’,不增加企業辦事負擔。”龔天禹說道。

                      ——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風險防控水平。

                      “您于2022年9月13日已完成領取社保待遇資格認證,請于2023年8月前完成下一周期認證。”海口市美蘭區海府街道企業退休人員張某收到這條短信時很意外,經咨詢才了解到,自己已完成了領取社保待遇資格的“無感認證”。

                      目前全省依托大數據,共采集到144萬名領取待遇人員的有效行為軌跡信息,“無感認證”占比達90%。

                      “無感認證”除了便利,還從“人防”上升到“技防”,確保社保醫保基金更安全。匯總數據顯示: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19日,累計預警重復申領待遇未遂者600多名。

                      隨著社保醫保經辦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海南建立了數據稽核常態化工作機制,加強跨部門、跨系統數據共享、信息交換和數據篩查比對,聚焦重點問題開展專項整治,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

                      “我們堅持底線思維,梳理104個風險點,落實‘人防’‘群防’‘技防’‘制防’,守護好群眾的每一分‘養老錢’‘保命錢’。”省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社會保險稽核處處長陳秀豪說道。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