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閱讀次數: 1457
1.最重要的,首先要尊重人才
今年十月,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百強評選報告》,可以說為創業公司的領導者們提供了一份溫馨提示。這份報告指出,比起薪酬,人才更看重的是企業對員工的尊重,尊重成為理想雇主的標準。
相比于不敢隨便離職的中年人,當代90后們更自由,更“任性”,他們是創業公司的主力。作為個性的一代,他們在面對物質收入與價值歸屬上的選擇時,往往更容易選擇后者。報告指出,從2016年到2018年,員工談人生理想、談尊重、談個性化需求的特質愈加明顯。企業作為甲方的時代正在結束,不尊重員工的創業公司,注定無法走得更遠。
讓員工的努力和貢獻得到認同與酬勞,我們很容易低估簡單的口頭鼓勵所能發揮的作用,尤其是對那些能夠自我激勵的頂級員工。每個人都喜歡獎賞,管理者需要和他的員工確認他們需要什么,對某些來說也許是升職加薪,而對另外的人可能就是公開場合的認同和贊許了。如果你能夠做到這點,他們會更加賣力的工作。
對創業公司的領導者來說,樹立個人的實干魅力,營造舒適寬松的職場氛圍,輸出更為人性的企業文化,成為更有人情味兒的公司,將更容易留住人才。
2.其次,要給員工大量的學習機會
管理者不發展員工的職業技能當管理者被問及對員工的疏忽,他們常為自己開脫,說是信任他們、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權等等。這其實并沒有意義。優秀的經理即使員工是超級天才也會試圖去管理他們,而他們會持續的接收員工的意見信息并給予反饋。
創業早期,項目、資金、成本這些各個都是“緊箍咒”,創業公司很可能無法為員工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但也正因為處于創業時期,人才架構并未完全建立,相比于大公司穩定的人才架構、職能細分、上升空間有限,創業公司則具有無限可能。
管理只有開頭,沒有結尾。當優秀的管理者找到了表現特異的員工,他們有充分的權力決定要不要去開拓提高員工多項技能的新領域。最優秀的員工渴望得到反饋,管理者有義務將其變為現實。否則他們會感到無聊或者不思進取。
某人力資源管理公司CEO認為,創業型公司80%左右的離職原因是員工覺得學不到東西。創業公司若能為員工提供大量的學習機會,讓員工可以接觸更多的項目,在許可范圍內擁有更大決定權、自主權,會幫助員工快速成長,加強歸屬感,放大成就感,吸引并留住更多的青年才俊。與此同時,必要的與工作相關的培訓也能讓員工始終保持在不斷進步的狀態。
3.最后,少畫大餅,多給福利
給股權,有期權,一年過億,三年上市,創業公司為員工畫下的這些大餅,通常都成為自己挖下的巨坑,無法填平之時,就是員工揮揮手告別之日。
與其被打臉,創業公司的領導者們不如踏踏實實地為員工謀求福利,特別是初創型公司,人員結構聚集、年輕,人員走向會呈現“蝴蝶效應”
尤其是在年底這個敏感時期,讓員工舒適起來。顯得尤為重要。此時年會是否可以匯聚人,往往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決定一部分員工去留的風向標。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