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9 閱讀次數: 1480
一、普通招聘環節的“苦楚”
作為創業型公司的HR,通常被認為是非常辛苦的。
同樣是一個候選人入職,創業型公司的HR要篩選出更多數量的簡歷,邀約更多的候選人,但是面試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尤其是臨近年底的時候,創業型公司的HR被放鴿子幾率更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讓我們把創業型公司的招聘同學和成熟型公司的招聘同學做個對比。
舉個例子:比如趣頭條,我們是一個發展非常快的公司,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在美股上市。
這個時候,我作為HR去挖人的時候,跟候選人談,我會說:“選擇我們吧,我們很有優勢,趣頭條發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你注重發展、注重成就感,那么,請你選擇我們。”
對方為算法工程師,問:“你們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多少?”,我回答:“目前已經超過三千萬日活”
候選人接著說:“某同類公司DAU好高,比你們高啊!”
接著候選人又問:“因為那個公司比你們公司薪酬開的更多,對方給到我75K月薪,你們能不能給到?”
這個時候,作為創業型公司HR很糾結,無奈回答:“要不起”
多數時候,基于創業型公司人力成本、公司規模等諸多限制,創業型公司的HR在招聘時的難度遠高于成熟型的公司,因此,創業公司要做差異化招聘。
二、如何在招聘中做“差異化”
問大家一個問題,美國第一任總統是誰?華盛頓!大家都知道答案。
那么第二個問題:美國第二任總統是誰?很少有人記得住!
為什么呢?
因為往往在我們的腦海中只記得住第一,這叫做“搶先定位。”
然而,作為創業型公司,很難做到搶先定位,那我們要做到的是什么呢?
需要做特色定位的差異化。
比如,黑人總統是誰?奧巴馬。
我們能記住他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說:“因為長得黑!”因為是黑人總統。
我們除了可以記住第一名,還可以記住有特色的事件。
所謂定位,就是建立差異化的印象過程。差異化的運用在招聘中非常重要,以招聘為例,首先做到渠道管理的差異化。
1、渠道管理差異化
① 校園招聘
以校園招聘為例,通常校園招聘一年兩次,春季和秋季,很多HR跟我說,我這次收獲特別少,因為我碰上了BAT,我碰到了某大型互聯網公司。
那么,作為創業型公司的校招要做到哪些差異化呢?
很多人說:“教育局有規定,不能提前進校啊!”
差異化方式:你可以跟老師說,張老師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HR,我希望跟貴學校做一個活動,這個活動是模仿職來職往的場景,讓學生提前感受到進入職場后激烈競爭的感覺,我們會贊助一些費用,同時請專業的面試官進行面試,模擬面試錄取之后,再對學生的面試過程進行點評。
開展一期模擬面試,這樣的訴求,老師聽完之后會拒絕你嗎?想必很難拒絕,作為HR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模擬的面試。
但是,如果這個模擬面試能選出優秀人才,你是不是已經提前一步了呢?
② 社會招聘
另外是社會招聘,我們也要注意,比如你招一個算法工程師,這個人本身是32K,某公司薪資給到了75K,這個時候你追得起嗎?
追不起。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因為追不起就輕易放棄這個候選人嗎?
不!我們要針對整體薪酬結構做差異化。
大多數公司發年終獎都是在年后,而年后離職率普遍較高。金三銀四,金九銀十,大多數人是在這個時期跳槽的。
我們做了相應差異化應對方式,制定了季度獎金模式。季度獎金發放,比如,一二三月份獎金四月核算五月發,以此類推。
這樣一方面達到及時激勵的目的,另一方面避免和大型互聯網公司“撞車”,針對公司的特征和差異化做好激勵和獎金發放的差異化,同時降低同時期離職率。
③ 獵頭招聘
其實,作為獵頭也很苦惱,他們私下篩選了無數份簡歷,同時聯系了無數候選人,最后提交給HR一到兩份不錯的簡歷。
HR一看說:“不行”,理由是我覺得不夠匹配,說不出來具體哪里不夠匹配,總是感覺哪兒不對。
在獵頭招聘上,我們又能做什么差異化呢?
還是以算法工程師為例子,他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可能去好幾家面試,他拿多家的offer來對比談薪資,你問到什么時候能夠到崗?候選人多數會選擇年后,因為有年終獎。
然而作為HR,大家心里清楚,年后再入職,是不是很容易飛掉?
所以,HR跟候選人講,你年終獎多少,對方說10萬左右。
HR心里快速計算后回復:“如果你保障兩周內到崗,這十萬我們以相應的補償方式補給你,但同時我有一個要求,這個十萬我會在到崗三個月之后補50%,到崗六個月補另外50%。”
也許有人說:這樣不是增加了十萬的成本嗎?
我們算一筆賬,如果這個候選人跑掉后,你運用獵頭渠道招一個類似水平的候選人的成本有多少?
如果對方再看了幾家后繼續和你追加薪資,成本又有多少?
這個時候,HR要心里有一個算盤,成本增加不大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差異化?
通過差異化把候選人吸引過來,但是總成本上是否有一定增加,可能我們就要考慮了。
④ 內部推薦
內部推薦如何做差異化?
(一)可以考慮讓業務跟HR一起背指標。
比如讓所有技術團隊強制推薦簡歷,我不要求大家推薦的一定成功入職。
但是這樣的舉措,你會清晰根據業務部門推薦的簡歷勾畫出人物畫像,業務想要的人是什么樣子的。
(二)不大力內推,做好差異化清點,避免小團體。
內部推薦也要注意一個點,比如公司有很多小幫派,這個時候內推一定要減少。
要防止同公司人員同部門現象,你要把每個部門盤一下,內推的人占比是多少,他們哪些公司,這樣在內推上就做了一定的差異化。
⑤ 其他渠道
比如職來職往,非你莫屬。這些渠道對企業或者對招聘非常有利,所以在整個招聘渠道方面要有差異化。
2、崗位數量差異化
各位看公司招聘信息的時候,首先你要看他的招聘信息專不專業,重點突不突出,福利看不看得出來,這個時候,招聘信息的差異化就很重要。
還有一個容易出現問題的點,有些公司,招聘的崗位非常少,有些公司HR就在網站上放了一到兩個崗位,每個崗位只招一個人。
大家會發現:“得,這個崗位很難招”。為什么呢?
因為大家有一個怕競爭心理,一家企業只招一兩個崗位,是不是這家企業發展一般啊?
是不是招得多一點會好,這里我們畫一個問號。
比如你這個崗位只招一個人,按照兩三個人儲備問題不大,而且給業務展現最少三個人,三個候選人中讓業務去做排序選擇,崗位到崗率會更高,同時業務選擇更多,更容易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所以建議崗位數量差異化。
3、薪資差異化
薪資標準方面,我們招聘的時候,通常將薪資范圍寫成20K到30K或者寫面議,你的招聘崗位薪資標準的呈現,是否可以高于實際15%到30%?
比如說我要一個兩萬月薪水平的人,我直接寫成兩萬,投遞簡歷的人大概薪資是多少?
八千到一萬五都有可能,或者四五千都有,因為大家都希望在原有的薪資標準上有大幅度的增長,這個時候投遞簡歷的人選,多數人在原有單位中達不到兩萬月薪的標準的,所有簡歷精準性就會出現問題。
所以,這個時候你的招聘薪資標準是不是應該在25000-30000,這個時候投遞的候選人多數是達標的。
你要招的人實際水平應該跟薪資標準有一定劃分,比如這個人確實是值兩萬,來到你這兒是不是有一定的漲幅?
肯定是有,不能說這個人超出10%預算就不要這個人,所以在增幅30%左右的情況,HR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做決策,我們需要提前將崗位薪資以實際想招聘的情況做好和業務的溝通。
三、提升招聘質量
招聘質量跟HR有很大的關系,市場上大多數公司招聘同學是固定拿多少薪資,固定拿多少個月。
我們采用了半獵頭方式。
首先,你是企業的HR,你要承擔一定的招聘指標,我們用基本工資+相應的提成來激勵,而這個提成跟獵頭不一樣,不是單純招一個人有多少提成。
招完這個人之后,有三個月的保證期,保證期之后有一個完成度。分別是個人完成度和組織完成度,這樣的話,每個人除了關心自己的完成情況之外,還要關心組織整體完成情況。
不單純是過三個月保證期就可以了,我們還會對離職率有所考核。
這樣做一方面提高招聘同學的積極性,多勞多得;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組織目標高于個人目標;同時,關注所招聘的人員和企業共同成長。
基于業務做決策,業務發展是第一位。
校園招聘也好,流程也好,所有的設置一定是源于業務,而不是HR拍腦袋決定。
所有公司從投入期到成長期、成熟期這個過程是不同的,我們也會對HR在不同階段使用不同方式。
這個情況下,HR有兩個方面考核:
1、KPI考核關鍵人才準備度
① 高端人才準備度不低于1:3。
假如我需要一個產品總監,產品總監崗位如果沒有三個人侯選在等待業務做最終選擇,這個崗位肯定是失敗的。
② KPI結合人力成本及離職率,招聘和BP(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做連帶。
當到崗一個人,招聘為到崗率努力奮斗,BP要判斷考慮人力成本,人才匹配度,不能說這個人要多少錢給多少,同時考慮整體離職率。
招聘招了這個人,招聘和所屬BP要對他負責,跟蹤到底,招聘和BP的KPI要做連帶,保證增補人員的及時性,同時保證人員的留存和激發。
2、OKR帶動組織目標向前發展
趣頭條在17年初只有28人,今天有兩千多人,這兩千多人就是你在一千多人的時候,規劃是否有系統上線。
當企業進入兩千人規模的時候還要KPI嗎?
可能不需要了,所以我們啟動了新的模式—OKR。
首先,設定你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伸手蹦一下才能夠到的目標,而這個目標要求業務經常去review (檢閱),真正而言,OKR完成70%就很不錯了,所以要求我們設定目標要激進,要向上,要有挑戰。
一定要將OKR跟KPI區分開,OKR是讓員工為了成就感而努力,而KPI是為了績效努力。
四、創業公司在各個階段招聘人才的條件
1.在不同階段要招不同的人
學習階段要招的是初,儲備管理干部,以校園招聘切入;
應用階段要招的是有經驗人員;
擴展階段選一些骨干和監督者;
領導階段讓他/她成為專家或者是管理者,然后進入戰略層。
2.將不同的人設定不同的類別
曾經在一家創業型公司,我們發現有幾十個崗位在招聘,于是,約了所有的業務負責人,問大家想要的人是什么樣?崗位現在有多少個?
于是他們給我羅列了很多崗位,我把所有崗位歸為4大類。
通用類,不需要限定他的學校和專業,只需要考核他的綜合素質;
職能類,因為要有一些知識積累,必須要求學校是本科,專業是對口,也會去考核他的綜合素質;
IT技術類,專業對口非常重要;
語言類,根據不同類別設定大體的框定。
我們發現綜合起來,大家要的就是硬性條件足,邏輯思維能力強,溝通協作能力強,有計劃性,有學習能力的人。
整個公司,HR部門很重要,HR部門做好差異化更重要。
當HR真正了解業務,熟知業務痛點,結合業務實際做每一個決策,這樣的差異化才有意義。
以業務目標為大目標,設定差異化的人力資源策略,促進業務發展。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