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長護險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代表委員熱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

                      2019-03-25 閱讀次數: 1002

                      “要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3月5日上午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時這樣強調。這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長期護理保險,也是首次將擴大該制度試點納入年度政府工作任務。

                        事實上,近年兩會,有關老齡化的話題總在代表委員的小組討論和大會發言時談出新意。在圍繞老齡化的眾多話題里,長期護理保險作為“新生事物”,更是成為今年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關注照護的痛點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壓力和風險逐步增加,其中,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失能風險若處理不好,就會給整個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養老和照護負擔。

                        為了探索解決這個問題,2016年底,人社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在上海、南通、青島等15個城市開展試點。

                        “兩岸交流中,我們有一個‘兩岸養老與健康產業’的論壇,已經舉辦了3年,對長期護理保險有過相關調研。我認為,老齡化社會大量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長期護理確實是一個挺大的社會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還是要通過逐步擴大試點穩步推進。”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常委、臺盟中央聯絡部部長潘新洋說。

                        潘新洋告訴記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長期護理保險要擴大試點的表述,是黨中央、國務院重視失能、半失能老人照護問題的表現;由于社會保險所覆蓋的人群和經濟支出都很龐大,因此還是要在試點成熟的基礎上積累相關經驗和完善政策以后再形成統一的制度安排。

                        與潘新洋委員一樣,全國政協委員、韶關市統戰部部長顏珂特別關注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長期護理保險的相關表述。

                        “養老和照護問題在未來肯定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長期護理所產生的費用以及家庭成員精力的牽扯對很多家庭而言是難以承受的,通過社會保險的方式將會極大減輕這些家庭的經濟和照護壓力。”顏珂說,解決長期照護問題還需要解決軟硬件問題,包括護理人才培養以及養老場所建設問題。

                        直面試點的難點

                        長期護理保險雖然剛剛試點兩年多,但各試點城市還處于經驗摸索階段中,要勇于直面改革的難點成為不少代表委員共同的心聲。

                        比如籌資問題,《意見》提出,可通過優化職工醫保統賬結構、劃轉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余、調劑職工醫保費率等途徑籌集資金,并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長期護理保險多渠道籌資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教授表示,長期護理保險籌資來自醫保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沒有體現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同時,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籌集受到各地醫保基金運行以及生育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的影響,缺乏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具有不確定性。

                        她認為,長期護理保險需要盡快轉變籌資方式、探尋新的資金來源。孫潔建議,在不增加現有企業繳費負擔以及適當增加個人繳費的前提下,劃轉用人單位養老保險繳費的1%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基金。

                        具體而言,她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應該來自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用人單位繳費劃轉,而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結余,以保障資金來源的持續穩定。

                        除了籌資渠道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戎蓉建議,長期護理保險在參保繳費方面要設定不同檔次,按照自愿原則,參保人可選擇不同檔次參保;同時,要統一明確失能認定標準、護理機構級別認定標準、服務收費標準、基本護理險支付標準,明確國家基本護理保險與商業保險同步發展,有機銜接,相互補充,滿足不同人群的護理需要。

                        確定改革的時間點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制度性安排,是促進公平正義和維護穩定的社會性需求,它有利于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權益,有助于失能半失能人員陪護親屬重返勞動力市場和提高勞動供給水平,有利于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和拓展新業態———這是很多代表委員的共識,他們期待盡早確定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指出,兩年多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取得了長足進展和可喜成就,受到社會的肯定,地方參加試點的積極性很高,雖然試點城市是15個,但“自愿”加入試點的城市已達四五十個,并還有擴大的趨勢。

                        鄭秉文指出,《意見》只是一份規范性文件,它在參保范圍、籌資標準、待遇支付方式和水平、經辦管理方式和服務提供模式等方面做出原則性規定,各試點城市在制度設計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性。他表示,與其他社會保險險種相比,盡管長期護理保險的地方性特征可以稍微多一些,但基本規范、使用參數、制度設計和制度模式等方面還是應該盡快做出原則性規定。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文振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長期護理保險要加強頂層設計,并保持制度統一性;在全國范圍內,要考慮統一參保范圍、資金來源、失能標準、護理項目、統籌層次等。

                        對老齡群體的關心、關注和關愛,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與否的重要參照。隨著我國銀發浪潮的到來,如何通過社會保險制度的覆蓋來彰顯國家進步和社會文明,成為兩會代表委員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擴大,這個惠及幾千萬人群的社會保險制度終將漸行漸近,堪當重任。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