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1 閱讀次數: 1489
打假一:假員工
在職場中,有一批人,他們一不以幫助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為己任,二不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他們專職鉆營企業制度漏洞,以向企業索要各類賠償為主要牟利手段,也就是我們說的“假員工”,也叫職業碰瓷族。
“跳槽叔”竇某,從2008年到2010年的兩年時間里,先后換了近20個工作,干的時間最長的幾個月,短的只有20多天。之后他將其中15個“東家”告上了法庭,“罪名”都是違反勞動法用工規定,其中13次勝訴,光經濟賠償部分就拿到了6萬元,被稱之為“碰瓷式職業維權人”。
遭遇“假員工”,企業可這樣處理:
1. 在招聘錄用的過程中,應當做好背景調查,適當查詢員工過往的仲裁訴訟經歷;
2. 對于以種種理由借故不簽勞動合同的員工,應依法依規謹慎對待;
3. 規范用工管理,去除職場碰瓷族的生存空間。
打假二:假身份
職場上有一類人,可能因為實際年齡未到法定工作年齡或者其他難言之隱,隱瞞自身的身份,而使用他人信息進入用人單位,辦理入職手續。
一不小心用了工,企業可能就在不知不覺當中違反了國家禁止使用童工的規定,而由于未用員工真實身份繳納五險一金,一旦發生工傷,企業還可能因為沒有盡到審查義務,而需要承擔本應可以由工傷基金承擔的工傷待遇部分費用,真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遭遇“假身份”,企業可這樣處理:
1. 嚴格審查入職員工的身份證,要求核對原件,審查年齡,并要求員工在復印件上簽字確認;
2. 發現員工存在冒用他人身份的情況時,要迅速根據情節做理。如情有可原的,及時轉換身份,回歸正軌。純屬有意欺騙的,以欺詐為由認定勞動合同無效,解除合同。
打假三:假簡歷
HR盡管閱人無數,可是還是難免有看走眼的時候。很多應聘者簡歷做得極其漂亮,面試時談吐也落落大方,一下子就能入了HR的法眼,可到實際工作時才發現,表現平平,毫無建樹。一查,傻眼,那些吸引人的工作經歷全是虛構的。
遭遇“假簡歷“,企業可這樣處理
1. 員工入職時要求作真實性承諾。讓員工填寫相關求學、工作經歷及其他信息,并要求其確保所提供的資料和內容真實有效,如有虛假,按嚴重違紀處理;
2. 將欺騙作為不誠信行為,約定在試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的情形里;
3. 制定規章制度禁止不誠信行為。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