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閱讀次數: 1094
如果現在有3個都已經通過復試的候選人,老板問你:“這3個人,你認為誰是最合適的一個,為什么?”
估計很多HR會習慣說出這三個人不同的優勢和一些不足,而很少有底氣的回答老板,誰誰誰一定是最匹配的那一個。
因為既然都已通過復試,說明在某種程度上三個人是旗鼓相當的。那是不是就代表任意選擇一個都會很合適呢?
有研究證明,每10家初創企業中,有一半會在創辦后的一年內倒閉。以及在有的組織中,至少50%的高管和經理會在擔任新職務的兩年之內失敗。
在分析這些數據時發現,絕大多數是因為企業做出了錯誤的招聘決策:他們錯誤地選擇了公司寄希望于開創事業和獲取利潤的人員。
并且這是一件發生頻率很高的事,會產生相對較高的錯誤率,也就是說,公司很多時候錄用了不合格的員工。這些錯誤,帶給公司的往往既有顯性也有隱性的經濟損失。
所以,關于人的這三個真相,作為HR必須要知道。
一、人與人之間是非常不同的
我之前招過一個女性主管,有大企業的經歷,也有專攻模塊的經驗,并且在面試的時候態度非常好,溝通表達很好也樂于傾聽,我覺得挺不錯的,然后就入職了。
可就在入職一兩周之后,就出現一些不良的端倪:
在和業務部門溝通的時候,態度不是很好,覺得對方提的問題很low懶得耐心作答。
在工作比較多比較雜的時候,就不太開心,情緒波動大。
所以,安排工作的時候,不僅要做好工作輔導,同時還要照顧她的情緒。
后來試用期沒過完就離職了,我又重新招聘了一位主管。
面試的時候,給我的感覺很嚴謹,不太能夠放松,語言表達也不是特別地流暢。但當時想招一名男性,加上對某些專業知識他還是有一定深度的認知,所以就錄用了。
沒想到入職后,卻給我了驚喜:
工作非常積極,經常主動加班,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本崗位工作,根本不用我操心。
執行力特別強,交付的工作快速,質量還很好。而且最關鍵的是,情緒穩定。
當我把這兩個人做了一些對比和分析之后,我得出了一個最大的發現:
一是,有時候你很看好的人,未必就真的做的很好。而那些似乎沒有特別亮點的人,也許還能帶給你驚喜。
二是,人與人之間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性格、態度和能力上。
首先是性格和態度。
內外向性格沒有好或不好,而是根據你崗位要求,什么樣性格的人最合適。比如客服的崗位,一定需要性格溫和,謙和,有很好的耐心和服務意識。
而如果是銷售,就不能太溫吞,而是性格鮮明一些,有明確的目標和狼性。
像上面這個案例,前者性格太急躁,耐心不夠,并且在一定情境下,工作態度并不好。而后者則更多是自我驅動,性格也較為韌性,能有更多承擔和責任心。
其次是能力。
比如我們招聘不同級別的職位,要求的能力素質,對能力的考察是不同的。
招聘低級職位,看重的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好的學習能力,能讓他們快速學會和應對崗位的必備技能;
而中級職位的應聘者,則更側重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請您來就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
那對于高級職位的人,需要考察他們解釋數據和整合資源的能力;
對于領導崗位,商業敏銳性、戰略思維以及文化影響能力,都會顯得極為重要。
所以,你首先要敬畏招聘,因為人與人之間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這樣你才會愿意去用心觀察、細心測量,不斷選拔出最為合適的那個人。
二、員工績效的差距其實
在錄用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你會發現一個團隊里,往往有些員工工作很積極,不用你操心自己就能主動匯報和交付工作,而有些員工總是要等著你來催促,并且工作往往不讓人省心。
所以就有了績效評估結果的所謂“卓越、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就是員工的工作績效各不相同,而且,這樣的差異還很大。
尤其是那些需要運用判斷力、謹慎性和創造力的崗位,工作績效的差別會更大。也就是當職位變得越來越復雜時,單個員工之間的工作績效的差別也越來越大。
而為了縮小甚至消除員工工作績效的差別,作為公司往往就需要制定各類培訓計劃、績效改進計劃、激勵機制、各種人事制度等等來進行改善。
但這些“糾正”計劃往往是要花費巨額成本的。
面對這個狀況,作為管理者要清楚,員工之間有很大的績效差距雖然是正常現象,但不是靠那些改善計劃就能完全消除的,與其被動止損,而應在了解人與人差異的基礎上,從一開始就要招聘和錄用更為合適的人才。
三、選到高績效員工
一定少不了“面試測評”
既然選拔合適的優秀人才這么重要,那面試時的測量技術就是HR必須要學會的一把利器。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企業就引入了很多的測量技術,比如職業測試、面試、工作模擬、高管評估計劃等。
以及目前最為常用的人才測評、結構化的行為面試法、情景面試法等等。
但需要就不同的崗位特點和要求去選擇適合的測量工作,對應聘者興趣、動機、熟練程度、心理能力、個性特點、身體條件等等方面所運用到的測量技術是不同的。
比如篩選軟件程序員崗位,采用演繹邏輯測量方法;銷售助理崗位則采用外向型性格測量方法;數據分析師則又采用定量推理測試,包括選拔管理者的風格,也有很多不同的測量工具。
用來測量應聘者之間差別的方法不勝枚舉。無論哪一種工具,沒有最好,只有相對合適,且有些崗位需要幾種測量工具同時并用,精準度也會更高。
所以,關于人的三個基本真相就是:
1、人與人之間是非常不同的,HR必須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異;
2、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績效的差距;
3、與其被動改善績效差距,更應使用相關測量技術做好前端的人才選拔,來讓你做出正確的錄用決策。
雖然不可能保證百分百招對人,但通過對人有更多的研究發現、判斷認知,利用技術的力量,才能不斷地提升這種準確度,當你招對人的概率越來越高的時候,你才具備了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