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閱讀次數: 2833
為全面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進一步推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2019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上海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服務周”活動。全市16個區結合區域特點和實際需要,面向在職職工、求職人員、在校學生、退役軍人、殘障人士等各類人群,以及企業、院校、培訓機構等單位,開展了50余場特色活動,為單位和市民派送了一大波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和服務大禮包。
職業技能大賽與四大品牌首次融合,彰顯“上海本色”
2019年,上海市職業技能大賽首次融合“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由楊浦、浦東、黃浦和徐匯四個區分別承辦,打造成四大品牌專題競賽,形成服務發展的上海特色。大賽項目也借鑒世賽辦賽模式、標準及規則,為2021年上海舉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蓄勢聚力。
服務周期間,“上海文化”專場壓軸2019年“四大品牌”上海市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不僅在本市文化領域選拔出了一批技藝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同時推廣了技能、宣傳了政策、吸引了關注,營造了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四大品牌”大賽共設置45個比賽項目,吸引249支參賽隊伍、1193名選手參賽,近萬名觀眾現場觀摩體驗。
——浦東:當“上海制造”遇見“六大硬核”產業。“上海制造”專場競賽在上海世博館設主賽場,同時在臨港高技能人才基地、上藥集團和張江生物醫藥培訓中心設分賽場,直接延伸至生產一線。項目設置圍繞“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和“數據港”“智能造”六大硬核產業,緊密對接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的發展趨勢,吸引超9000人觀摩。
——徐匯:辦好“上海文化”競賽,做好海派文化傳播大使。“上海文化”專場競賽中,商業花藝項目、經典咖啡項目等比賽項目詮釋了海納百川的國際品味和文化品格;景區講解項目深挖全市紅色文化資源。配套活動中海派剪紙、城市主題攝影、書畫等展示彰顯了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楊浦:緊貼行業發展,新技術服務項目“唱主角”。“上海服務”專場競賽與實際生活場景尤為貼近,為了突出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新興行業的技能比拼和展示,大賽推出AI+場景應用設計、One物聯網應用、區塊鏈服務實體解決方案等5個展示型比賽項目,都是服務業最新技術,適應上海國際大都市復雜多樣的服務業發展需求。
——黃浦:攜手老字號,打造特色技能人才發展新路徑。大賽涵蓋“上海購物”品牌建設中新消費引領、商業地標重塑、老字號重振、消費品牌集聚、消費名片擦亮、會商旅文體聯動、消費總動員及消費環境優化等八大專項行動計劃中的各個領域,為促進上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服務企業發展和備戰2021年世界技能大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一攬子解決方案,體現“上海溫度”
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的推廣是本次服務周活動的一大重點。經過14年的探索,上海市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職業培訓政策體系,不僅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從學習到工作各階段,還能滿足企業多樣化和差異化的職工培訓需求。
——聚焦企業新型學徒制,助推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全面開花。服務周期間,青浦、徐匯、嘉定、靜安等區以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為重點,通過舉辦政策宣講會、開設政策咨詢等方式解讀推廣學徒制政策,雙向對接企業與勞動者的需求。嘉定區舉行了“上海市技能大師工作室揭牌暨企業新型學徒制簽約儀式”。青浦區在服務周活動啟動儀式上發放了“首席技師資助項目”“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宣傳材料,并提供相應的政策咨詢。徐匯區政策宣講會重點圍繞企業新型學徒制、地方教育附加企業職工培訓、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政策舉措展開,共吸引100余家企業人事負責人參與。靜安區為各企業全面解讀企業新型學徒制、技能人才評價改革等政策以及相關的工作指南,大獲好評。企業代表和技能大師們反映:企業新型學徒制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的技能人才培養難題,幫助企業“定制化”培養更多符合要求的技能人員。目前,全市已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10029人,其中新錄用人員6128人。
——將政策“派發上門”,指導企業用足、用好政策。不少區在傳統的“請進來”基礎上,采取“主動出擊”方式,有針對性地組織業務骨干帶著政策“快遞”到企業園區、典型企業,根據企業痛點宣傳政府相應政策,大大提高落實度。服務周期間,徐匯、長寧、嘉定、浦東、松江、崇明、寶山、金山、奉賢等區立足本區企業實際,通過走進園區、社區、廠門,以中小企業政策推薦會、政策宣講會、現場招聘會等多重“組合拳”共同發力,幫助企業熟悉、用好技能提升政策。長寧區除了進入虹橋臨空園區舉辦政策宣講會外,還特別組成了涵蓋技能、人才、就業等多業務口的“政策支持團”定點上門,為拼多多、福陸(中國)等企業定向診斷,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針對不同勞動者群體,定制“上海專屬”職業技能提升服務
服務周期間,各區針對在職人員、退役軍人、殘障人士、農民等人群開設了專場活動,提供精準化的培訓就業指導服務。
——對在職人員:直面轉型升級,開展新技能培訓。部分區針對在職人員,聯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根據當前產業發展和在職人員技能提升需求,提供了AR交互應用、電子競技、無人機系統與操控、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創業能力等項目的技能培訓。
——對殘障人士:關鍵是找到“最適合”他們的。閔行區人社局舉辦的匠心社“殘疾人培訓就業進社區”職業技能體驗活動現場,30余名殘疾人、孤獨癥患者和失業人員體驗了手沖咖啡等技能。——對退役軍人:求職意向摸底+精準適應性培訓+招聘對接。虹口、奉賢、浦東等區面向退役軍人推出了專場招聘會、政策咨詢等活動。虹口區舉辦的“促職業技能全面提升,助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專場活動向退役軍人展示了符合市場需求的新興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奉賢區在專場招聘會前,對退役士兵進行了求職意向的摸底。
——對農民:結合新興業態農業,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培訓。奉賢、青浦、閔行相繼通過走進農村開展培訓講座、建檔立卡農民非農培訓宣傳品發放、上門提供咨詢服務等形式,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政策宣傳推廣。奉賢區的農民技能提升促進就業培訓融入本區特色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新興業態實業項目的特色,開展鄉村旅游、民宿管理等方面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長三角”技能比拼亮眼,電子競技、網絡主播等新型技能亮相
服務周活動期間,各區開展技能比武,開放技能體驗,大展技能風采。汽車維修工、叉車、十字挑花、裱花等技能比拼如火如荼,包括電子競技、網絡主播在內的新型職業技能也悉數亮相。通過技能競賽、比武活動,為各行業、各區域選拔一批技能尖子,樹立技能典范。
除了“四大品牌”職業技能大賽,各區還圍繞新職業和高技能含量工種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技能競賽,如青浦區舉辦的“青吳嘉”長三角三地會展服務技能比武、奉賢區、金山區的機加工類技能比武等。在徐匯區舉辦的“上海文化”專場競賽中,熱門的電子競技、3D藝術打印作為互動體驗活動內容現身,讓參賽選手及觀摩嘉賓能夠真切感受到城市文化領域的技能風采。長寧區則通過美妝、美甲網絡直播體驗、電子競技比賽及現場解說等活動,探索新興職業技能為勞動者開辟更廣闊職業前景的新模式。
服務周期間,16個區緊扣活動主題,精心策劃開展50余場特色活動,惠及千企萬人,獲得了廣泛好評。市民和企業紛紛表示,不但對上海培訓補貼政策體系有了深入了解,還真正享受到了政策福利,不少企業在活動中就提出企業新型學徒制、職工培訓等項目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