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HR:如何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潛能

                      2021-02-26 閱讀次數: 1302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干什么,并讓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對很多企業來說,他們希望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員工的潛能,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認識、了解員工,用人之長
                      對有些企業來說,招人、用人這件事就好像“填坑位”,只是把員工安插到某一個工作崗位上,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日復一日。這樣并無不當,但錯過了正確認識員工的機會,人的潛能是無限大的,你可能不知道正在記賬的員工,在某項技能上,他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出色。
                      管理者要學會洞察員工的特長,有選擇性地針對較有潛力的員工進行培訓開發,挖掘員工的潛力;并且善于利用員工的職業愿景,根據員工的發展期望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讓員工在崗位上去做自己喜歡并且更擅長的事。
                      例如,谷歌公司著名的“20%創造時間”,即谷歌允許所有人用20%的上班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之后,一位谷歌工程師用“20%時間”建立了一個模型,在用戶只輸入了部分搜索關鍵詞的時候,可以預測用戶要搜索的內容,并自動彈出一份下拉菜單,這是現在經常用到的搜索建議功能。而谷歌語音服務、谷歌新聞、谷歌地圖的交通信息等,全都是在這20%的時間里創造出來的。
                      讓員工和公司“目標融合”, 不斷提升員工技能
                      不得不承認大多數員工上班只是為了一份工資,用自己的勞動換取生活來源,但企業往往希望員工能夠將公司的目標當成自己的目標,將公司利益當成自身的利益。而在員工的個人目標和公司的整體目標存在矛盾的時候,不少企業都在強迫員工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但效果很顯然,這樣做不僅不能激發員工的潛能,反而會引發員工的抵觸,因為他們都用錯了辦法。
                      例如,員工口中的“畫大餅”,通常是指管理層將公司的發展與員工的升職加薪的愿景結合起來,試圖達到“目標融合”的過程中,因公司只有口頭承諾,而員工看不到公司的任何實際行動或激勵制度,從而員工認為這是企業給他們畫餅充饑,制造假象的做法。
                      而真正的目標融合是要兼顧公司目標和個人目標,并且創造條件讓員工在推動公司發展過程中,有收獲有所得,也是員工達成自身目標,提高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
                      星巴克員工在正式工作之前都會拿到一本《學習之旅指南》,公司會安排員工到星巴克中心學習相關的課程,比如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自尊、遇到意外情況時如何尋求幫助、工作技巧、怎樣讓顧客體驗良好等。通過人才培訓,將員工的自我提升和增長的目標與企業服務理念結合起來,不僅提升了全體員工的整體業務水平,也給員工提供了晉升的空間,讓員工和公司都能在目標達成時共同受益,是一種利益分享的正和博弈。
                      最直接有效的人才激勵是物質激勵
                      激勵員工的方式通常有兩種:分別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但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是物質激勵。
                      任正非在談到華為的激勵機制時說:“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理論基礎。我們的激勵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讓雷鋒、焦裕祿吃虧,不讓焦裕祿累出肝病,不讓雷鋒穿破襪子;二是集體奮斗。”并且直言“我們在報酬方面從不羞羞答答,堅決向華為優秀員工傾斜”。
                      很明顯的對比是,我們可以經常看到網上有人在抱怨“996”,“007”,然而卻鮮少發現互聯網大廠正在“996”、“007”的人抱怨他們公司加班嚴重,幾乎是拿生命去拼事業的情況。
                      因為除了互聯網大廠公司背景帶來的職業光環,更重要的是公司的錢給到位了。公司愿意與員工共享成果,給優秀的人才實施物質激勵,做到利益共同、平衡共贏,才能發揮人才最大的潛能。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