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8 閱讀次數: 1155
01
任何一家公司,有招聘就避免不了會有離職。不論是主動離職還是公司辭退,離職面談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看似簡單的離職面談,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可以對離職原因作出統計與分析,還可以從中找到相應的提升工作對策,完善現有的管理水平。
因此,一個好的員工離職面談,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我看來,以下三方面是必須具備的。
首先,要找對面談的場合。
凡是做過離職面談的人都可以想一想,公司每一次面談都是在哪里?辦公室還是會議室?其實,這些地方都太過于正式,給員工會造成心理壓力。
他們甚至會覺得,我都要離職了,你還如此刻板的跟我溝通,難道真的有必要嗎?
所以,選一個讓員工能放松的環境很重要,員工少了戒心,才能夠吐露真心。
比如,企業可以邀請員工去外面的咖啡廳或奶茶店坐一坐,點一杯奶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聊一聊離職的原因。
其次,要讓心與心交流。
每一個參與交流的人,都應該懂點心理學。因為離職面談,就是讓員工把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
因此,他就必須要站在員工的角度,從他們的立場出發,去了解以及猜測一些原因。
在其基礎上,通過開放式提問,來把離職的原因一步一步縮小,最終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就像心理咨詢一次解決不了問題一樣,離職面談很有可能一次也找不到原因,那就可以多溝通幾次。這也再次說明了環境選擇的重要性。
但凡環境不合適,沒有一個員工愿意和你再多說哪怕一秒鐘,更何況多聊那么幾次呢。
最后,要懂得分類對待。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就告訴過我們,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對待不同的員工,他們給出的答案必然也會不一樣。
但企業要能夠大概的明白,他們的需求究竟在哪一個層次上面。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做到有的放矢。
企業可以根據員工所處的層次,進行原因的猜測與溝通,也可以根據年齡的劃分,進行不同側重點的溝通。
所有這些溝通的目的,都是通過不同的劃分,將員工最真實的離職理由給挖掘出來。
02
但很顯然,一旦一個員工決定離職,他極有可能不會說出真實的離職原因,而會用一些大家都習以為常的理由,隨便說那么一兩句。
可這樣的離職訪談對企業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因此,為了讓離職訪談真正起到作用,實際上企業要做的,是在員工還沒有離開之前,就對員工有所洞察與了解。
換句話說,員工在職的時候,企業就需要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到員工已經提出了離職,要流失了,再來想辦法去亡羊補牢,那時已經晚了。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企業至少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建立員工溝通走訪機制。
企業在平時就要與員工多多接觸,比如有的公司員工分散十分之明顯,他們駐扎在各個地方工作。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需要經常各處走動,對每個地方的員工都要兼顧到。
只有這樣,才能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互動當中,知道員工所需,做到解員工之難。
這樣的企業,才能留住員工,才能不至于等員工流失的時候,再來追悔。
第二,要讓每個人都成為面談專家。
我們平時就可以發現,員工在離職的時候,雖然說的理由不是真的,但其實,有些人就是知道,他的真實離職理由是什么。
因為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會無意的透露出某些信息,讓別人能夠猜到他的背后意圖究竟是想表達什么。
這也就要求企業要讓每一位同事,每一位下屬或者上級,成為一個溝通專家,在平時的溝通中,就發現員工的問題,解決員工的問題。
即便員工真的離職了,那也能夠從側面了解到真實的信息,而不是員工口中所說的那些無用之信息。
所以總的說來,員工離職的面談,我們要看重結果,但也要注重過程。
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夠降低員工的流失率,確保每一位招聘到位的員工,都盡可能的為企業作出他們應該作出的貢獻。
現在招一個人很難留,離職一個人卻很簡單。怎樣降低流失率,提高招聘留存率,是每一個企業,都應該想辦法去達成的一件事情。
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所有,如有疑問,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