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閱讀次數: 481
近日,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人才工作擘畫藍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用戰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高瞻遠矚謀劃人才事業布局,始終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
落實黨管人才之“責”,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黨管人才是我國人才制度的獨特優勢,是人才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人才工作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斷加強和改進知識分子工作,鼓勵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各級黨委要把黨管人才原則貫穿于人才工作的全過程,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切實履行好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職能。各職能部門要破除行業之間的利益、政策壁壘,積極溝通、密切配合、加強協調,在構建人才服務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充分發揮聯動作用,形成推進人才工作快速發展的整體合力。
把握人才工作之“本”,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人才是發展之基、創新之要、競爭之本。黨的十九大把人才作為戰略資源進行了新定位、新提升。人才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國家工作大局在哪里,就要把人才往哪里匯聚;國家戰略需求在哪里,就要把人才往哪里吸引。針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中心大局而言,人才工作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緊扣“五大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圍繞“四個全面”的深化推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推進人才工作發展與經濟社會建設深度融合,為推動重點工作落實、贏得國際競爭提供智力支撐。
遵循人才成長之“道”,注重人才培養鍛煉。“夫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最關鍵的是把握和尊重人才培養規律、科學研究規律,按規律辦事。科學謀劃,合理布局,注重在經濟社會發展第一線培養鍛煉人才,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結合人才需求,既要培養高精尖缺、創新創業的高端人才,也要培養“土專家”“田秀才”等實用型的大眾人才,讓人才遍地開花、各盡其用。著眼人才培養“大棋局”,整體謀劃、各級聯動、分層推動,實現層級培養有目標、整體培養有梯次、綜合效益有提升。下大力氣增加人才培養資金投入力度,鼓勵支持社會各界建立人才發展基金,實現人才培養多元化。
聚焦事業發展之“需”,深化人才評價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人才評價是人才選用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才成長的鮮明導向。深化人才評價改革要堅決扭轉“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傾向,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并實施有利于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建立健全專業職稱和職業資格認定制度,推進人才評價的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充分釋放人才活力,讓優秀人才釋放動態能量,合理流動到需要的地方、適合的崗位,助推各項事業發展。
鋪就選用人才之“路”,精準發現使用人才。發現人才、引進人才是前提,使用人才是最終目的。“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選用人才要當“伯樂”,要有“慧眼”,也要有耐心,著眼長遠,運用戰略眼光和發展理念識別人才。積極拓寬人才發現識別途徑,善于從不同角度看待人才,本著百花齊放的開放理念,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吸納人才。人才使用的過程也是人才的再培養、再提高的過程。以“生才貴適用,慎勿多苛求”的用人思想,按事找人、因事用人、對號入座,將事業需要、崗位需要與人才的脾氣秉性、興趣愛好、特長優勢有機結合,把人才放到最合適的地方、最關鍵的崗位,確保人崗相宜、人盡其才,發揮出人才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