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閱讀次數: 1077
在職場上,你覺得同事互相之間的工資應該公開嗎?你私下會打聽同事工資嗎?對此,有人私底下覺得工資其實是很透明的;也有人說,一般公司都會禁止員工之間討論工資,畢竟涉及到工資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員工內部團結,滋生不穩定的情況出現的,看看職場人們是怎么看待這一問題的。
觀點一
關鍵看公司是否采取“密薪制”
現實中,“密薪制”很普遍。最常見的是,企業錄用新員工時,往往要求簽薪酬保密協議。對于公司嚴格要求保密工資的,職場人普遍認為,就不應無視規定私自打探同事們的工資,否則或將面臨嚴厲的懲罰。
不過,記者咨詢律師了解到,在法律層面,“密薪制”未被明確規定,也未被明確禁止。至于在實行“密薪制”的企業工作,員工是否會因為討論薪資而被開除的問題,也是有法律規定的。
有觀點認為,公司因員工間討論工資而開除員工,這一行為是否合法,首先要看公司是否與員工簽訂相關協議。若沒有協議,只是規定,公司的該項規定是否經過民主程序后才被生效,否則涉嫌違法。
此外,律師指出,因為《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三項明確規定,“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才能解除勞動合同。”一般而言,員工打聽同事工資只是了解情況而已,大部分情況下不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依此開除員工大部分情況下也并不合理。
不過,律師也建議,當身處“密薪制”公司中,最好也不要隨便和同事討論工資,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觀點二
薪資攀比或影響工作積極性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崗位,薪酬空間是不一樣的。公司自然有設計薪酬制度的依據,這也是部分公司明令禁止員工討論工資的原因之一。”從事HR崗位的Jenny認為,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禁止員工討論工資是為了不影響員工的士氣,也是為了維持企業穩定。同一個崗位,每個人的能力和貢獻率是不一樣的,數字最能體現出來。如果公開,員工就會關注數字,而忽略了數字背后的實際情況,進而會懷疑公司薪酬制度是否合理。
“當員工不了解同事的薪資的時候,往往會關注自己的努力以及個人能力的提升,來作為漲薪的標準。但是一旦知道了同事的工資后,往往會把自己的努力以及能力跟同事去作對比,形成盲目攀比。而這種攀比的后果是,出現不滿情緒和惰性,影響員工工作積極性。”Jenny舉例。
觀點三
易造成人際關系不和諧
俗話說得好:“職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不少資深職場人士感嘆:平時閑聊聊聊家常也就算了,切忌不要談工資。
被你的同事知道你的工資是多少,難免心里會有一些看法。如果你的工資比你同事高,尤其是你的工作量比他還小的情況下,那他就很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如果你的工資比同事低,那你的同事可能會瞧不起你,甚至覺得你能力太差。
支持這一觀點的網友認為,俗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當員工知道自己和同事的工資不同時,心理往往會形成落差。而這,極有可能使同事之間產生隔閡,造成同事之間人際關系的不和諧。
觀點四
可以保障員工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與“密薪制”相對應的是“明薪制”。有職場人士認為,后者比前者更具有優勢,比如可以保障員工對自己切身利益擁有足夠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提高員工對企業的信任感,更能有效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使員工了解企業強調的工作重點,增強薪酬與績效的相關性所帶來的激勵效果等。因此,他們認為,“明薪制”更適合現代企業管理需要。
“其實現在90后的職場文化比較開放隨意,談論工資很正常,和別人對比一下也是一種激勵,公平公正公開。”90后職場人小姚認為,站在員工的立場看問題,員工打聽同事工資基本上沒有惡意,多半是想通過了解同事工資來判斷自己薪酬待遇是否公平合理,本質上也是對企業是否落實同工同酬的監督,更何況,這純粹是同事之間的事情,被打聽者愿意說就說,不說也沒有人會強求,企業不該過于敏感和死板,同事之間的相處也不該過于謹慎和疏離。
對于上述觀點,也有國外的勞動法專家曾發表過言論表示,“允許討論薪資是利己和利他的,同時讓你和你的同事在工資談判中處于更好的位置,而且薪酬透明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同待遇索賠的風險,并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