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閱讀次數: 1370
近日,“如何看待工作中同事抱團”話題引熱議,源于正在熱播的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3》中,三位實習生接到任務后還在辦公室里不出去。老師詢問后,他們說:想等其他人做完事情一起去。氣得老師忍不住在鏡頭下說了重話:“各干各的活,你們又不是小學生,還要結伴出去干嗎?”
對此種抱團現象,引起了熱議。節目嘉賓吳磊表示,這可能是大家不獨立,反正有啥事三人一起商量,抱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心態;胡海泉從管理者角度認為,員工抱團會增加管理難度,企業評價員工的標準也是對個人,而不是團體,所以職場新人從頭到尾就只能靠自己;毛不易卻有不同看法,認為新人抱團是為了“取暖”,只有他們是有共同點的,也是不得已為之;而易立競卻認為,抱團和團結是兩回事,無論是新入職場的人還是老員工,沒有一個領導希望你抱團,而是希望你團結,三位實習生其實是在往后退。
那么,對于職場抱團“取暖”,究竟好不好?昨日,記者就該話題采訪了我市多位上班族和單位領導,看看他們怎么說。
員工篇
觀點1: “新人抱團能更快融入環境”
唐女士(28歲預算員):剛進入職場,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我會選擇和比較合得來的同事抱團的,因為抱團會讓大家彼此關系更好,能讓自己更快融入環境。但我不認為抱團就是搞小團體,和別人對著干,抱團只是想擁有更和諧的職場氛圍。
小云(23歲 大學應屆畢業生):作為初入職場的新人,我肯定會有迷茫、有慌張,抱團可以增加信心,可以“取暖”。但是我不會盲目抱團,有自己的主張。自己工作還是要自己獨立完成,不能依賴于別人。
網友“陳”:在很多的職場環境里,如果不抱團,一味地特立獨行,反而會被周圍同事孤立、排斥。如何在職場中做事游刃有余,需要因環境、人和事來確定。
觀點2:
“職場是個人戰場,不宜抱團”
鐘曉芹(30歲文員):很能理解職場新人的心理,想盡快融入職場。我剛入職場時第一個意識就是在辦公室里找一個合得來的人多說幾句話,有不懂的就多請教。但后來關系比較好的同事離開后,沒有了可以依賴的人,多少有些不習慣。所以,雖然抱團確實可以相互“取暖”,但職場是個人的戰場,凡事還是靠自己吧。
楊先生(32歲銷售):不夠獨立的人才會選擇在工作中抱團吧,長期抱團反而會讓自己長期處于一種“舒適區”。但當需要自己獨當一面時,已經落后了。所以,工作就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同事之間也是升職的競爭對手。
胡青(28歲策劃):我之前所在的公司就有同事抱團,吃飯、上下班都一起,后來領導批評其中一人后,其在團隊里抱怨、吐槽,最后大家都和領導對著干。所以,我認為職場抱團弊大于利。
網友“天涯”:雖然抱團可以獲得一定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但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多,比如團隊中某一人出現問題可能整個小團體都要承擔后果。其次,只和小團體里的人交好就顯得很排外,不利于發展。
網友“重啟”:“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弱者才需要抱團,強者向來獨行。學我應該學的知識,賺我能賺的錢,職場需要界限感。
網友“琴琴”:抱團可以私下抱團,分享心情或者是共享快樂,但是在工作方面還是要選擇團結或者獨立,而不是抱團。
領導篇
職場抱團 弊大于利
重慶某銷售公司管理部經理劉先生:個人認為,職場抱團無論對于個人的職場發展還是團隊建設都是弊大于利。弊端有很多,比如工作難分配落實,搞小團體,部分員工摸魚等。我目前帶領的有5位下屬,我從來不會給他們分配需要兩個人以上才能完成的任務,為的就是要讓大家獨立完成工作,這樣每個人才會有拓新意識,不斷成長,順應時代的發展。
重慶某科技公司老板楊成興:新人初入職場適當抱團可以理解,但參加工作步入職場,就一定要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有執行義務的優先級。之前我公司就有員工抱團,有次組織活動時,“主教官”在旁邊忙,一群“助教”在旁邊玩,結果那場活動有客人受傷,最后就開除了一個帶頭抱團的人。面對這樣的抱團,管理者應該明文規定及加強工作制度的執行,只要不是工作需要,不允許超過2人以上的聚集。
專家
支持積極的職場抱團取暖
重慶人才網資深獵頭顧問王硯潔認為,關于職場抱團“取暖”是分情況的。最開始對周邊的人員和工作流程不太清楚時,在接到某一個項目時,可以和同事抱團,大家相互出點子,相互給予一些幫助,使得工作更有效率地推進,這個意義是積極的。但如果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或需要自己獨立完成的工作,希望通過抱團來依賴于別人,這是怠慢的、沒有責任心的、不果敢的一種行為表現。這在職場中是非常不可取的,會給同事、領導留下一些不可磨滅的壞印象。因此,如果是積極的抱團取暖可以支持,否則不建議職場抱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