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0 閱讀次數: 1209
12月25日至26日,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即將舉行。在考研“大軍”里,有一群特別的人,他們就是職場人。越來越多的員工選擇學歷提升,在職讀個研究生。員工在職讀研,企業態度不同,有的甚至很“曖昧”,不支持也不反對。對此,你怎么看?
觀點一
幫助員工提升學歷,這是雙贏
唐先生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的創始人目前正在讀長江商學院的EMBA。他告訴記者,非常支持自己的員工去提升學歷。“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技術瞬息萬變,如果員工愿意去接受培訓或者讀研,那不光是員工自己能學到東西,我相信他最終會用學習到的新知識、新技術投入到工作中,有利于企業發展,這相當于是一種反哺。”
“我自己也在讀,學習企業管理、市場,不學習只會故步自封。”唐先生告訴記者,為了支持員工進行學習提升,他們公司還設立了獎勵制度。如果考上在職研究生可以報銷一定比例學費,接受其他行業培訓,可以報銷部分培訓費。
事實上,也有企業發布過公告支持員工進行學歷提升。比如,航鐵集團為了儲備管理干部和技術員工,派員工進修研究生學歷。今年該集團就派遣150名員工免費赴海外高校進修研究生,學費由企業承擔,并鼓勵員工向公司申請研究生學歷深造,并制定了研究生、博士生加薪政策。
在上海,也有不少企業對接高校資源,支持員工進行學歷提升。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就與上海電力大學校企聯合培養工程管理碩士。企業和校方一起培養既懂業務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員工學到了新知識、打開了新視野,在工作中才能貢獻更多智慧和價值,最終促進企業的進步,這自然是一種雙贏局面。
觀點二
有條件的支持:要設定服務年限
“企業支持我讀在職研究生,但是是有前提條件的。”正在讀同濟大學工程項目管理碩士(MEM)的陸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單位是一家傳統國企設計院。他考上研究生后,企業為他報銷學費,但簽訂了服務年限協議。“畢業后,要服務5年,如果未滿年限跳槽,按比例歸還學費。”陸先生對這一政策理解,也很支持。“學費很貴,我個人承擔的話壓力比較大。企業出錢讓我學習,設定服務年限也是應該的。要有契約精神。”
報銷全部或者部分比例學費,并約定服務年限的企業并不少,甚至有地方政府也專門發文。比如,2020年6月20日,湖北恩施州出臺鼓勵干部職工提升學歷辦法。對新取得上一級在職學習 教育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位學歷的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給予獎金獎勵。其中,取得碩士、博士學歷學位“雙證”的,分別獎勵2萬元、4萬元,取得學歷或學位“單證”的,分別獎勵1萬元、2萬元。
恩施州對拿到獎勵的干部職工的服務年限設下“硬杠杠”:在恩施州至少服務5年。未達到最低服務年限離開恩施州(組織調動除外),或因個人原因辭職或被單位辭退、開除的,需退還資金。
有觀點指出,企業報銷或者獎勵員工提升學歷,并設置服務年限是一種合理的方式。畢竟企業出錢培養了人才,拿到學位后“翻臉不認人”,吃虧的則是企業。
觀點三
不支持不反對,但不能影響工作
小李在一家公司里做市場營銷工作。在工作中,她愈發覺得需要提升自己,回歸校園,想多學點東西。“在準備研究生考試之前,我沒和單位打招呼,我自己出錢讀書學習,跟單位沒什么關系。”研究生錄取之后,小李激動地發了朋友圈,祝賀自己“上岸”。
“第二天領導就找我談話了,先恭喜肯定了我要求進步的想法,但也明確說了,不要影響工作。”每周五晚上和周六全天,小李就在學校里上課,經常周日加班完成本周未完成的工作,還要寫作業。“備考過程很累,上班的同時還要上課更累。不光是身體上疲憊,精神上也緊繃著,因為領導或者同事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提醒你不要因為個人讀書而趕不上工作進度。”
當然,小李對領導和單位這種態度也表示理解。“讀書是個人行為,雖然內心更希望領導能夠理解和支持。”
事實上,在知乎、豆瓣、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除了備考、學費等客觀原因,不少在職人員考研最關心的就是企業態度。“其實不支持不反對,但是不要影響工作這種看起來有點曖昧的態度,就已經勸退了不少人。”小李說,企業里面經常忙起來996、甚至997,但是必讀的課程還是要上,說不影響工作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降低這種影響。
“對于員工在職讀研,提升學歷,對員工個人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從企業管理角度講,確實會帶來一些麻煩。比如有些崗位需要出差,員工周末又要上課,就會成為不可調和的矛盾。另外,也會有員工拿到學位后跳槽或者要求漲薪、升職等方面的擔憂。”一位民營企業H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