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5 閱讀次數: 1882
企業要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更好創造價值,應當學會正向激勵和引導,而不是使他們困于無形的技術枷鎖,失去基本隱私,服從于森嚴冷酷的規定
如何在管控與開放、企業管理權和員工隱私權之間達到平衡,成為企業使用技術手段為管理賦能時需要思考的問題
科技在改變生活的同時,也在記錄著每個人的言行舉止。數字化時代,隱私是否無處安放?
近日,某員工被公司監測到有離職傾向而被裁員,這一新聞登上熱搜,引發公眾對職場數字化監控技術的熱議。據報道,有些互聯網企業使用行為感知系統記錄員工行為,用以了解和判斷員工的怠工情況、離職風險等。從辦公室的監控鏡頭,到電腦上的監測軟件,從手機里的數據追蹤,到記錄離座時間的智能坐墊,一些互聯網企業監控員工已不是新鮮事,不少員工感知到自己被戴上無形的枷鎖鐐銬,經歷著互聯網職場的“竊聽風云”。
互聯網行業以信息、知識、技術為主導要素,一條看似普通的數據對企業來說可能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有些企業采用技術手段保護信息安全,本無可厚非。但隨著互聯網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這種保護逐漸變味。為了防止員工泄露商業機密,企業將監控范圍從數據信息安全擴大到員工上班行為;為了監測員工的忠誠度,企業通過員工的瀏覽網頁、投遞簡歷、聊天溝通等進行員工離職傾向分析;為了檢驗員工的勤勉度,企業對員工使用各軟件的流量進行實時統計……企業的種種行為濫用現代技術、罔顧員工隱私,既說明其科學管理理念缺失,也體現出其價值觀跑偏。
企業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在監控員工方面走向極端,恰恰是管理無能的體現。企業要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更好創造價值,應當學會正向激勵和引導,而不是使他們困于無形的技術枷鎖,失去基本隱私,服從于森嚴冷酷的規定。將人視為工具的管理方式,走向了現代管理的反面。壓抑的工作氛圍,焦慮的工作心境,慢慢消磨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企業文化應以人為本。肆意監控員工違背這一價值觀,不利于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員工在工作之余打開聽歌軟件舒緩一下心情就被定性為“摸魚”,用聊天軟件表達情緒成為消極怠工的證據,反而會增加員工瀏覽招聘網站的行為、助推他們投遞更多簡歷。自我意識的覺醒、對隱私受侵犯的零容忍、對工作幸福感要求的提升,誰不想逃離這張無形的監控網?人這一核心要素的流失,會讓企業逐漸失去可持續的競爭力。
長遠來看,與技術進步相伴而生的,是強依附性勞動關系的不斷松綁。從雇傭制到靈活就業,從坐班制到混合辦公,從標準工時制到彈性工作制,彈性、靈活、人性化成為當下用工模式的關鍵詞。如此看來,用技術手段將員工綁在工位上,通過冷冰冰的技術眼睛盯緊員工,是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倒退。尊重員工隱私,給予員工足夠的空間,才是適配現代文明的管理方式。
技術打造了更加開放自由的世界,如今卻被一些管理者用來締造束縛員工的牢籠。如何在管控與開放、企業管理權和員工隱私權之間達到平衡,成為企業使用技術手段為管理賦能時需要思考的問題。在科技向善成為社會期許的背景下,讓技術更好服務于勞動關系和諧,而不是用于不正當競爭和畸形的內部管理,才是互聯網企業發展與運用技術的應有之義。
現代化管理應當以發揮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價值取向,用合理的激勵手段給予人才歸屬感,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撬動人才創造力。企業不妨給員工松松綁,在一張一弛間釋放員工活力,激勵他們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