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閱讀次數: 2505
這個春招季,當就業遇上抗疫,讓不少線下招聘與春天“失約”,對畢業生找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4月15日,市就管中心邀請人力資源服務專家、企業HR和就業導師,走進“圓桌派”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直播間,在“云端”對目前的就業環境、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擇業期望等方面進行分析,幫助畢業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順利就業。
據悉,2022屆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在寧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27.3萬人,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再加上往屆未就業畢業生、歸國留學生等就業群體,就業壓力空前增大。
面對新的就業形勢,高校畢業生應當如何做?三位專家從各自的從業領域,分別給出了建議。
南京麥斯頓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講師張海寧說,畢業生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相應調整,積極適應新的就業環境。同時保持一顆樂觀的求職心態,將目光放長遠,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先就業再擇業,可以緩解畢業后的經濟和身心壓力,也可以幫助自己找到更適合的工作。
“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也十分重要,其中,溝通技巧是企業最期望大學生能夠具備的能力。”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紅表示,2022年初,他們針對“企業對于新晉大學生員工所期望具備的能力”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企業普遍期望他們具備的能力排名前5的依次是溝通技巧、團隊合作、時間管理、辦公軟件、職場禮儀。“大學生從學校到企業,角色從學生轉化為職場人,很重要的就是‘職業化’的轉變,即從心態到行為都要具備企業所需的職業化素養和技能。”王曉紅說。
“四月已至,春招的黃金時間正在分秒流失,同學們必須以正確的心態、充足的準備,客觀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業,拒絕‘盲從’,更拒絕‘躺平’,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就業理念。”市就管中心主任韓小燕建議,畢業生應當提升自我、積極關注招聘信息,主動適應“互聯網+就業”模式,充分利用各相關高校就業信息網、各地人事考試網等媒介,全方位、多途徑搜集就業信息,不要因為等待和觀望而錯失良機。
此外,韓小燕還提醒廣大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提高防范意識、警惕招聘“陷阱”,拒絕傳銷、警惕培訓貸、假獵頭、假兼職、亂收費的黑中介。
記者了解到,我市正在舉辦多場空中宣講會和各類網絡雙選會,為畢業生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同時,市人社部門還加強了與發改、工信等部門協作,進一步推進住房租賃補貼、中小微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等政策“即申即享”,并整合了各類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定期發布招聘月歷,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直播帶崗、指導沙龍等全天候不間斷服務,積極擴大高校畢業生擇業就業范圍,幫助高校畢業生順利實現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