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5 閱讀次數: 1536
為做好吉林省通化市就業扶貧工作,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完成脫貧攻堅的重大任務。按照省、市相關扶貧工作要求,吉林省通化市就業服務局加大工作力度,2017年吉林省通化市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7494人,通過幫扶就業,脫貧2412人。截止現在全市共有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5082人,已實現就業3455人。
一、開展全方面培訓,實現技能就業
一是開展技能培訓。全面實施“三年勞動者技能提升計劃”,針對農村勞動力季節特點和勞動力市場供求變化,開展常態化的訂單式培訓,利用職教集團師資力量,對有培訓意愿的128名貧困勞動力開展了技能培訓,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二是打造勞務品牌。組織人員到勞務輸入地進行考察對接,摸清用工需求,結合本地實際,組織有轉移就業愿望人員進行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陸續培樹了“通化小能人”、“東安赴韓勞務工”、“通化綠環物業工”、“通化日盛保潔工”、“通化大姐”和“集旅農技工”等勞務品牌。這些勞務品牌極大的發揮就業引領作用,為缺乏技能的貧困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累計為近200人次有從事家庭服務業意愿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幫扶。三是實施“技能扶貧”培訓工程。為推進適齡勞動力技能提升和就業轉移工作,在深入調研吉林省通化市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民技能培訓工作現狀及難點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關于開展“技能扶貧、技能就業”培訓工程的實施方案》。在省內選定五所技師學院作為定點培訓機構,通過采取搭建技師學院、用工企業和適齡人員間的供需平臺,提供放寬入學年齡(15-25周歲免試入學)、免學費、免宿費及部分雜費、家庭困難學生還享受每年2000元助學金、入學后即簽訂就業協議,學院負責安置實習和就業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城鄉新生勞動力和貧困勞動力到技師學院接受學歷教育和開展短期培訓。首先是開展精準對接。吉林省通化市就業局多次組織市、縣、鄉相關人員深入定點培訓機構就辦學理念、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和食宿等條件進行實地踏查考察及交流探討,進一步落實免學費、免宿費、助學金及相關扶貧政策。其次是加大宣傳力度。市縣鄉各級就業服務部門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技能扶貧宣傳,制作各種招生宣傳折頁、彩色宣傳單,將技能就業資訊及時送達需求人員手中;發揮兩臺一報、“通化發布”等兩微一端的優勢,利用戶外大屏幕制作、播發專題頁面、主題圖文、視頻等“校企合作?訂單培養”技能扶貧宣傳內容,形成市縣鄉立體、全方位的宣傳格局不斷提高宣傳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最后是搭建對接平臺。目前,各縣(市、區)都召開了“技能扶貧、技能就業”工作部署會,各地根據區域情況,采取縣、鄉、村勞動保障所(站)三級聯動的方式,對初三應屆畢業生、職高在讀學生、近三年初高中畢業生或中途輟學人員做為重點進行了摸底調查,據統計,吉林省通化市各縣(市、區)15周歲-25周歲賦閑在家的適齡人員共計1969人。吉林省通化市就業局已組織多批次有意愿參加學習人員赴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技師學院進行實地觀摩、進行對接。現有參訓意愿人數220余人,目前已到學校報到學習人數103人。這項工作將長期堅持,通過送技能、送崗位,實現技能扶貧、技能就業這一目標。
二、抓好返鄉創業,實現本地就業
一是抓好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建設。在結合縣域資源優勢,選擇創業項目,引導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同時,充分發揮返鄉創業基地的集聚效應,整合現有存量非農建設用地,結合城鎮化建設和產業發展布局,創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基地。2017年至今,結合吉林省通化市鄉村振興戰略,共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基地28個,共計扶持創業戶數4063戶,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21708人,解決293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二是選準配強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市為每個鄉鎮配備了4名創業致富帶頭人,為每個行政村培育了1名勞務經紀人,針對貧困村加強配備1名創業致富帶頭人和1名以上的勞務經紀人,建立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和勞務經紀人檔案。為激勵和形成導向作用,吉林省通化市出臺了《優秀農村人才返鄉創業支持計劃》,加大培養、表彰、扶持力度,做好創業致富帶頭人的典型事跡宣傳。
三、組織專場招聘活動,實現輸出就業
積極收集企業用工信息,針對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意愿、就業能力等基本狀況,協調用工企業盡可能地提供適合崗位和相關待遇。今年截止目前共召開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會42場,發放宣傳材料3萬余份,提供各類政策咨詢1457人,提供職業介紹信息數量985個,提供職業指導871人次。還利用開展“春風行動”的契機,搭建勞務輸出平臺,積極和省外勞務服務公司聯系,吸引省外48家企業參加吉林省通化市招聘活動,需求人數23000余人。僅春風行動期間就勞務輸出轉移就業3509人。截止現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5.15萬人,完成計劃的65.8%。
四、開發扶貧基地,實現安置就業
一是建立扶貧基地。按照國家遴選一批全國就業扶貧基地的條件,吉林省通化市共有4戶企業入選國家就業扶貧基地,共安置11名建檔立卡的貧困勞動力,企業與貧困勞動力簽訂勞動合同,繳納了五險一金。二是創建就業扶貧車間。今年和吉林省通化市財政局、吉林省通化市脫貧辦聯合下發了就業扶貧車間認定和補貼資金的發放通知,要求每個縣、市創建一個以上就業扶貧車間,吸納農村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實現就業,此項工作正在實施過程中。
五、搭建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保障就業
加大“農村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建設力度,在鄉鎮人力資源市場、工業園區、集散地和所有行政村設立就業服務場所,形成方圓2公里為半徑、30分鐘為時限的“農村半小時就業服務圈”,目前,吉林省通化市共建成農村就業服務平臺683個,形成覆蓋全市的“農村半小時就業服務圈”網絡,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轉移就業、創業咨詢和培訓等服務的同時,著力為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勞動力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活動,落實返鄉下鄉創業政策,抓好綜合服務平臺、培訓服務平臺、宣傳輿論服務平臺“三個基礎服務平臺”,返鄉創業基地、創業園區、創業帶頭人“三個載體”,人力資源信息庫、項目信息庫、專家信息庫、典型案例信息庫、社會資本工具庫“信息五庫”建設,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項目推介、專家評析、創業培訓、政策咨詢、創業孵化等全方位服務,打造良好的返鄉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