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閱讀次數: 369
2022年5月1日,上海市虹口區,一名騎手騎車載滿貨物行駛在馬路上。近年來,外賣小哥、快遞員等靈活就業新形式在社會中越來越流行,靈活就業人員社會福利偏低、生存壓力較大等問題受到社會各界關注。
就業是民生之本,更加充分的高質量就業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之舉,也是我國實現共同富裕、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就業的重要論述,形成了成熟的、多維度的系統就業觀,尤其是將就業擺在“六穩”工作、“六保”任務首位,“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創造了條件、完善了制度。
高度重視宏觀政策的就業目標導向
宏觀政策是我國經濟保持平穩運行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力,充分就業是宏觀政策的四大目標之一,而在需求緊縮、供給沖擊、預期減弱的三重壓力下,就業顯得格外重要。“從大國到強國,實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而制造業是容納就業人口最多的行業之一。在金融政策上,鼓勵更多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制造業行業,去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63.6%,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在財政支持上,減掉的是稅費,增加的是企業信心,今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給了企業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僅4月增值稅留抵退稅規模就超過8000億元。在產業政策選擇上,功能性產業政策逐漸轉向于選擇性產業政策,更加突出產業政策的普惠性、公平性。
高度重視新經濟的就業帶動作用
新經濟由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和新產業“四新”經濟構成,而且特別強調彼此之間的融合發展,在經濟大盤上創造出新的增長極,吸納大量創業就業人口。黨中央審時度勢,將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先后出臺實施“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并明確要求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0%。鼓勵市場大、成本小、就業廣、附加值高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壯大。特別重視消費領域的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創新商業模式能極大地激發消費活力和潛力,比如對傳統場景進行沉浸式改造,202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13部門專門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支持消費帶動就業。
高度重視作為就業壓艙石的中小微企業發展
我國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量超過99%,吸納了2.3億就業人口,是市場經濟活力的最有力體現,是國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生力軍。鑒于這類企業家底較薄、資金周轉快、風險抵御力弱等現實情況,從資金、稅收、營商環境等幾個層面進行了支持:發揮資本市場要素資源配置的樞紐作用,提高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市場定位為“牢牢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北京證券交易所應運而生,補足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短板。切實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支持銀行向這類企業的貸款傾斜,釋放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潛力。全面減稅和結構性減稅使得這類企業降低了經營成本,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新增減稅累計10088億元,其中給中小微企業的達到2951億元,占比為29%。
高度重視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
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的就業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在心的大事。目前,下崗人員可采取靈活就業方式,比如從事社區便民服務、家政服務等,可以享受包括醫保和養老金在內的5項優惠待遇。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策,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基層去就業。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民工工作高度關心,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關愛農民工,推動農民工穩崗增收。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相繼成立,退役軍人的創業就業環境越來越好,充分發揮了退役軍人的特色和優勢,激勵引導他們到合適工作崗位建功立業。就業脫貧成為幫扶困難群眾最有效的舉措,比如全國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當中,獲得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的達到90%以上,2/3以上的人通過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實現自主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