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閱讀次數: 1379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今年早稻產量數據,我省早稻面積、畝產、總產實現“三增”。據統計,今年全省早稻種植面積169.65萬畝,同比增加16.67萬畝,增幅為10.9%;早稻總產量70.2萬噸、畝產量413.79公斤,同比分別增長11.7%和0.7%。 早稻是全年水稻生產的首戰。今年以來,浙江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加大政策扶持、技術推廣、服務指導力度。“在今年全國早稻31.5萬畝的面積增量中,浙江占到52.9%,居全國第一。”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穩小麥、擴種水稻油菜、發展大豆和特色旱糧為主線,我省大力發展雙季稻生產,克服疫情、高溫等不利因素影響,全省早稻產量創近7年新高。 實現“三增”得益于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今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實現水稻完全成本保險省域全覆蓋,將每畝早稻的最高保額從1000元提升至1200元;全省早稻實行訂單收購全覆蓋,每百斤獎勵30元;稻谷最低收購價在國家基礎上每百斤再增加4元。各地扶持政策也紛紛加碼,比如,為擴種早稻,今年寧波加碼產糧大縣獎勵、“非糧化”整治耕地恢復種糧補貼、訂單余缺調劑等政策,在省級標準上疊加每畝30元的市級早稻規模種植補貼。 農業“雙強”發揮顯著作用。全省已發放農機購置補貼中超六成投向糧食生產機械;我省還大力推廣水稻疊盤出苗育秧等十大高產高效技術和“稻—豆”輪作等十大穩糧增效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