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閱讀次數: 1025
【總書記之問】
如何讓老年人幸福美滿地安度晚年?
讓千千萬萬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養老保障和為老服務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
嘉興是全國最早邁入老齡化社會的地區之一,也是浙江省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市之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嘉興有60周歲及以上戶籍人口100.4萬,占比達到27%。早在2008年10月30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嘉興市嘉善縣調研時,曾專門來到老年公寓看望老人,詢問老人們的生活情況,就如何讓老年人幸福美滿地安度晚年作出強調:“我們國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加快發展社會化養老等老齡事業,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14年來,嘉興牢記囑托,不斷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財政投入力度等,加快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努力讓每位老人都活得幸福有尊嚴。
【我之答】
長護險:讓最無助的老人也能得到最溫暖的守護
“沈阿伯,這兩天天氣有點熱啊,你感覺怎么樣?”上午10點,嘉善金色年華養老服務中心護理員俞海金來到了西塘鎮金明村沈阿馬老人家中。
十多平方米的房間略顯局促。房間內并排擺放著兩張床和一些簡單的家具,邊上是抽水馬桶和洗手池。
93歲的沈阿馬半躺在護理床上。看到俞海金進來,老人微微抬了抬手,臉上有了笑容。坐在另一張床上的二兒子沈建榮則立即起身,迎了上去。
“這兩天蠻穩定,謝天謝地,爸爸身體終于好起來了。”“我看阿伯今天精神蠻好,一會兒我再給他理理發吧。天氣熱,理短點舒服點。”“來,沈阿伯,我先給你擦擦臉,擦擦眼睛。”……和沈阿馬、沈建榮拉家常的工夫,俞海金已經手腳麻利地開始給老人擦身了。
作為長護險護理員,俞海金已經照顧沈阿馬4年多了,對老人和他們家的情況都很熟悉。而沈阿馬和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也早已把俞海金看作了“老朋友”“自己人”。
“她的到來真是給我們這個家庭帶來了希望!”60多歲的大兒子沈建平告訴記者,父親患有慢性胃炎、高血壓、多部位神經痛、肝病、慢性支氣管炎伴肺氣腫等疾病,已經臥床十幾年了。媽媽去年去世前也是一直病在床上。十多年來,兩位老人身邊一刻也離不開人,護理任務已經把他們全家壓得喘不過氣來。
“為了照顧父母,我們讓二弟干脆不要打工了,專心待在家里,我出去想辦法賺錢。”沈建平無奈地說,但即使這樣,還是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尤其現在他和弟弟也都60多歲了,邁入老齡化行列,體力精力大不如前,“小”老人照顧“老”老人,一年比一年吃力,“幸好現在有了專業的護工幫忙,政府這項制度真是太好了!”
俞海金當專業護工,跟沈建平口中的好制度有關,這項好制度就是嘉善縣從2017年開始試點推廣的長期護理保險,也是嘉善縣對當年總書記之問的有力作答。
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繼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之后的“第六大保險”。2017年,嘉善縣在浙江省率先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不分城鄉、不分年齡,覆蓋全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2018年9月又擴大保障范圍,在全省率先將評估等級達到4級的中度失能人員以及重度、中度的失智人員也納入保障范疇。
當參保人需要照料時,可以提出申請,委托專業評估組織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等級享受不同的護理服務補貼。重度失能人員接受居家護理服務的,每人每天40元(其中護理券30元)補貼,其中200元/月護理券可購買指定的一次性護理耗材;入住定點養老機構的,享受每人每天48元補貼;重度失能6級人員入住定點醫療機構的,享受每人每天56元補貼。
“我們2019年給父親申請了長護險,并選擇了居家上門護理方式。現在護理券每天定時發到父親的賬戶里。”沈建平告訴記者。
正說著,那邊俞海金已經和沈建榮用輪椅把老人推到外間,準備開始理發了。“以前理發必須去西塘鎮。爸爸行動不便,要先從床上弄到輪椅上,再找車送過去,一來一回每次都很折騰,我一個人也搞不定。現在護工上門理發,方便,真好!”沈建榮一邊給俞海金打下手,一邊說道。
這幾年,俞海金每兩天都會來沈阿馬家一次,進行上門護理,主要是給老人理發、擦身、剪指甲、康復按摩等。每次過來,她都會用手機掃一下老人床頭的二維碼,登錄嘉興市民卡微信服務平臺,選擇“開始服務”。工作計時開始,俞海金便忙開了。工作結束后,再掃一次二維碼,系統就會自動跳出結算頁面,在付款方式中選擇“護理券”,一小時60元的服務費,就從護理券中扣除了。
4年多時間,俞海金的悉心護理讓老人家人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全家人對她的工作都非常滿意。“護工很專業,比我照顧得好。政府補貼還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國家、社會都這么關心我們,我們做子女的更要好好照顧老人。”對于讓自己“喘了口氣”的長護險,沈建榮贊不絕口。
理完發,俞海金把老人送回房間。趁著這個空當,記者和她聊了起來。
“這份工作您干了多久了?現在要照顧多少老人?每天都有任務嗎?”“干了有5年多了吧,我負責照顧40多個老人,每天都是干完這一家趕去下一家。”
“您覺得這份工作累嗎?”“累是肯定的。翻身、擦身、洗腳、按摩都是體力活,每天要去好幾戶人家,幾乎沒什么休息時間。”
“那您為什么還要堅持做這個工作?”“我自己的父母也90多歲了,看到這些老人就像看到了自己的爸媽。我照顧他們,讓他們的晚年生活有質量、有尊嚴,我打心眼里高興,有成就感。這就是我一直堅持的原因。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希望天下老人都有和順的晚年。以后我還要繼續參加公司的培訓,提高護理技能,幫助更多老人健康、愉悅地享受晚年生活。”
這大約就是中國人最傳統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樸素感情,這也是嘉興推行長護險制度的初衷。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嘉興的長護險已經覆蓋所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423萬人),累計照護失能老人58.16萬人次,助推近200家養老護理機構健康有序發展。
前不久,嘉興長護險成功入選浙江省共同富裕第二批成果展示類試點,目前正在打造共同富裕民生實事標志性成果。
【我們之答】
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米”,讓養老變享老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們的未來。
面對人口老齡化,如何破題?
嘉興通過項目化推進,培育發展了一批養老服務企業,推動城鄉社區養老“嘉興模式”試點,創新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又切合嘉興實際的養老新路子。在已設置83家鎮(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1105家村(社區)級養老服務站的基礎上,2022年,全市計劃建設“一里居”“睦鄰點”“養老驛站”等養老服務網點23個、康養聯合體21個。
“吃住條件好、醫養兩結合,護工在身邊、聊天送快樂,我們住在這里真是享福呀!”家門口的養老服務中心里總是歡聲笑語不斷。
養老機構加速布點的同時,智慧養老的加持也正在打通服務的“最后一米”,讓養老真正變為享老。
“注冊領券能免費理發,這個福利好!”這兩天,嘉善縣大云鎮繆家村89歲的村民方年寶用自己的“頤養智享”應用賬號,領了一張免費理發券,享受了理發師的上門服務。
“動動手指叫來的服務”是嘉興打造數字化智慧養老服務的一個縮影。據介紹,“頤養智享”平臺共有“享福利”“約服務”“選機構”“保安全”4個子場景。其中,“享福利”可以自動識別老年人類型,精準推送意外傷害保險、助餐、健康體檢等福利政策,實現“政策找上人、服務送上門”。通過“約服務”,老年人及家屬可在線預約助餐、輔具租賃、居家照料等11項高頻服務。“選機構”構建了養老服務資源“一張圖”,能在線查詢養老機構資源、價格、服務,還可以一鍵預約入住。“保安全”不僅有AI語音交互服務,還有毫米波雷達、智能床墊等居家“愛心七件套”,直通平臺、機構、家屬和急救部門,24小時守護老年人安全。
今年7月,嘉興還入選了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未來嘉興將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為主線,圍繞服務體系創新、業態模式創新、要素支持創新、適老環境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展開深度探索,盡快形成特色鮮明、可復制推廣的創新模式和典型經驗。
【權威解讀】
嘉興的探索具有示范意義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民生保障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何文炯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失能老人的數量和比重不斷增加,照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與此同時,家庭規模逐步減小,家庭的照護服務能力下降,這就增加了對社會化照護服務的需求。實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讓社會成員因此有穩定的預期,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嘉善的率先探索實踐,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具體表現在:一是參保率高,已經覆蓋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二是采用了比較有效的保障對象失能狀況、失能程度及照護服務需求評估體系,使工作有了科學基礎;三是積極培育照護服務市場,服務供給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四是形成了一支管理骨干隊伍和一套工作推進機制,為制度持續運行提供了扎實基礎。
目前,嘉善的長護險已在嘉興全市推廣。希望嘉興在財政可承受、可持續的范圍內,持續創新完善機制體制,更加注重照護服務專業化隊伍的培育,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供給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