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閱讀次數: 1010
石城縣位于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全縣總面積1567平方公里,總人口33.3萬人,有勞動力16.8萬人。近年來,面對日益復雜的就業形勢,該縣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唱好增崗“三步曲”,為當地群眾托起就業“幸福夢”。2022年1-9月,全縣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增長71.79%,推動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第一步:保市場主體,夯實穩崗基礎
把市場主體保住了,穩崗就有底氣。該縣堅持“三管齊下”,著力保市場主體。一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構建起“旅游興旺引領,生態農業、低碳工業、現代服務業齊振興”產業發展新格局,先后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溫泉之城”。特別是大力發展低碳工業,形成“品牌運動鞋服為首,新型機械制造、綠色食品、礦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相配套”的工業新體系,連續三年獲評“全市主攻工業先進縣”,品牌運動鞋服產業總產值突破130億元,全縣鞋服企業達500多家,提供就業崗位4萬多個,“石城鞋匠”勞務品牌日益唱響。二是狠抓助企紓困。出臺實施相關政策措施37條,僅人社部門政策落實方面,2022年1-9月,先后為375家企業降低社保費率696.93萬元,為25家企業辦理養老保險、工傷保險費緩繳事宜,為108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00多萬元。三是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將其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緊扣“大灣區能辦到的,石城也要辦到”目標,持續減流程、優服務、提效能,“勞動關系和諧同行”三年行動計劃高效實施,創新“云踏勘”行政審批做法在全省推廣,營商環境各項指標排位居省市前列。
第二步:促社會化就業,拓展擴崗渠道
社會化、市場化手段是增崗擴崗的重要渠道。該縣堅持“四方要崗”,讓石城人以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一是向項目建設要崗。全力實施重點項目,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成為就業創業的重要載體。琴江鎮袁夢小鎮依托落戶于此的袁隆平院士推動建設的科研基地,按照“六個一批”,即“產業吸納一批、鼓勵創業一批、職業農民帶動一批、勞務輸出一批、技能培訓一批、兜底保障一批”的模式,帶動周邊5個村、3890余人實現就業,成為鄉村振興就業示范基地。二是向大眾創業要崗。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一次性創業補貼和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均居省市前列,2022年已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5億元,扶持744人和8家小微企業創業,帶動就業3520多人。三是向靈活就業要崗。建好零工市場,為用人單位和靈活就業人員搭起對接橋梁。強化新職業推廣應用,推動直播銷售、網約配送等更多新就業形態發展。2022年以來,已為100多人發放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四是向勞務輸出要崗。借助締結的友好城市和駐外商會力量,強化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合作對接,推動8萬余人外出務工,今年已為13000多人發放交通補貼。
第三步:強公共服務,提升送崗質效
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就業工作質效。該縣在抓實招考招錄工作的同時,堅持“三措并舉”,全力做好暖心送崗文章。一是舉全縣之力抓吸納。強化用工服務,為全縣各鄉鎮、各單位下達招工任務,并通過政策獎補,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招工積極性。加密線上線下招聘,探索推行小分隊招工、委托招工、早(夜)市招工新辦法,2022年1-9月,工業園區新增務工人數占園區總用工數的1/4。特別是針對部分有就業意愿,但因要照顧家人而無法就業人員,建好45個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近500人在“家門口”就業。二是解群眾之急抓培訓。充分發揮企業和職業技術學校技能培訓主力軍作用,僅2022年已舉辦各類培訓85期,參訓人員3300余人,同比增長近120%。三是以百姓之心抓兜底。特別是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確保每個村(居)公益性崗位安置人數有增無減、平均達1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