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閱讀次數: 1011
11月7日,一年一度的余杭國際人才月正式啟動。這是這座城市對人才的尊重與禮遇。
持續到11月底,余杭將舉辦各類活動20余場,其中重點活動10場,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全球-亞太榜單線下發布儀式、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一會一賽一展活動等,表達出對人才的高度重視與渴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擺在一起,這表明三者是事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共同服務于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而今年余杭的國際人才月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后的首個“人才月”,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圍繞“建設城市新中心,爭當‘兩個先行’排頭兵”的奮斗目標,余杭將在“集聚頂尖人才”“支撐平臺重器”“助推產業發展”“打造最優生態”等四個維度上持續用力,全力推進創新策源工程。
在集聚頂尖人才方面,余杭將加大頂尖人才培育力度,并通過實施梯隊人才計劃,形成高層次人才、科技領軍型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和團隊的數量每年繼續保持較大數量的增幅態勢,打造人才雁陣格局。力爭到2025年,全區人才資源總量突破50萬人。
在支撐平臺重器方面,余杭將構建三級科創平臺矩陣,發揮好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實驗室“人才引領 創新制勝”發展聯盟作用,全力服務保障科研重器;深化與“名校名院名所”的戰略合作,實施“博士后雙倍增”“大學生就業第一站”“未來青苗”實習等專項行動計劃,建立完善校地合作創新機制;構建專項服務機構平臺體系,積極招引行業百強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人才智庫聯盟,推行“引才使者”制度,加大引才薦才獎勵。
在助推產業發展方面,余杭將精準謀篇人才產業布局,構建涵蓋各領域的人才譜系,瞄準數字經濟、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推行“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人才項目”一體化引培模式;探索“院校+園區+龍頭企業”協同創新合作模式,共建產業創新聯合體;推行科技成果“沿線入鏈”創辦企業模式,以人才集聚帶動產業集聚。
在打造最優生態上,余杭將厚植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不斷推進一體化、國際化、數字化人才服務,實現人才服務一站辦理、提供國際化高品質生活保障、深化“人才貸+人才投+人才保”金融服務、迭代人才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持續打造“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最優人才生態。
踏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余杭圍繞“建設城市新中心,爭當‘兩個先行’排頭兵”的奮斗目標,緊扣打造人才核心區這一重點任務,與廣大人才一起攜手,“匯聚人才新動力,共建城市新中心”,堅持人才引領、創新制勝,把人才與發展、產業密切銜接,進一步優化各領域人才工作布局,持續深化人才體制改革,著力建設最優創新策源地、最優人才集聚地、最優成果轉化首選地,為杭州建設創新創業的新天堂貢獻余杭力量,展現余杭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