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夯實基礎 提質增效 深化改革——安徽省銅陵市多措并舉促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能力提升

                      2018-08-20 閱讀次數: 178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涉及面廣,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近年來,銅陵市人社局始終堅持樹立“人人都是窗口,個個關系形象”的理念,注重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能,打造服務品牌,不斷趕學比超。該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局先后獲得全省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銅陵人社先進基層黨支部和文明窗口單位以及全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稱號。

                      夯實基礎,持續加強服務平臺建設

                      率先整合市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資源。2010年,銅陵市在全省率先將原市勞動就業服務局和原市人才服務中心整合,通過加強服務大廳軟硬件建設,設立公共就業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推行“一條龍”服務。2014年,銅陵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局獲評“全省人社系統2011-2013年度優質服務窗口先進單位”。

                      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銅陵市現有鄉鎮(街道)就業社會保障服務窗口37個;社區(村)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66個;378個行政村均建立了村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站。配備專兼職勞動保障協理員,實現機構、人員、工作、經費、場地、制度“六個到位”,形成兩級領導、三級管理、四級服務的網絡體系,構建了全市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立體式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在新建社區以及社區整合的同時,及時增設基層服務平臺。

                      建設完善就業創業服務載體。在全省地市中率先成立銅陵市創業就業促進會。新建了銅陵市人力資源市場,在安徽省首家實現公共招聘網本地化部署,同時解決了原市場面積狹小、功能不完善以及群眾“停車難”問題。率先設立了市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服務中心,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專題服務。全方位做好就業創業園區入園企業服務,多形式、多層次開展創業交流會、項目對接會、政策解讀會等活動。銅陵市大學生創業園于2012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就業先進工作單位”。

                      提質增效,大力推進“互聯網+就業”

                      全面推行陽光就業服務。以“安徽陽光服務辦事大廳”上線為契機,通過業務流程再優化,堅持服務人性化,制作公共就業服務網上清單,實現權力陽光下運行。通過開啟移動互聯服務新領域,實現由“群眾跑腿”向“信息跑路”轉變,由 “直接給群眾上菜”向“讓群眾自主點菜”轉變。為市轄42個社區(不含樅陽縣、義安區)免費贈送“陽光就業”網上經辦云平臺50臺。截至目前,陽光就業網上注冊單位7098家,注冊個人57953人。所涉51項業務全面開通(新增5項),系統經辦業務32873筆。六項考核指標中單項及綜合均居全省前列。

                      全力打造智能化就業平臺。銅陵市人力資源市場耦合“銅陵公共招聘網”、人力資源市場場內管服、移動應用(手機APP、微信)三大信息平臺,為勞動者、用人單位和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線上、線下服務無縫對接,24小時實時協同,供求信息“一點登陸、全省共享”的就業新模式,極大地提升了就業成功率。作為當前全省領先的人力資源信息交互平臺,2017年代表安徽省赴濟南參加了全國就業創業成果項目展,獲評優秀項目獎。通過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網、市人事人才網等門戶網站持續完善網絡招聘服務。與銅陵日報、安廣網絡以及相關傳媒公司達成宣傳協議,通過市廣播電視專題欄目、公交車載電視、戶外電子顯示屏等開展各類就業創業政策和招聘活動宣傳。

                      不斷提升檔案管理信息化水平。開通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網上辦事系統,實現人事檔案管理和檔案查詢、轉入、轉出服務網上辦理,并在門戶網站開通到檔情況查詢通道,極大的方便了辦事群眾,進一步提升了銅陵市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水平。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項目已納入2018年度創業就業專項資金安排,正組織實施。

                      深化改革,著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規范服務環境。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大廳設置排隊叫號系統、自助查詢機、幸福銅陵一點通,張貼辦事指南、工作經辦流程示意圖以及在窗口擺放宣傳單頁,方便群眾查看。配備飲水機、老花鏡、便民藥箱等設施,著力實現辦事對象“零障礙”。窗口服務人員統一標識、統一掛牌,并嚴格執行市機關效能建設日常工作行為規范。市人力資源市場設置“1臺7區”,即4個主功能區和4個特色服務區。主功能區包括:總服務臺、招聘服務區、信息發布區和自助服務區。特色服務區包括:休息填表區、洽談交流區、職業指導區和遠程面試區。

                      創新服務方式。與市廣播電視臺合辦《就業與社保》專欄,全年及時發布人社熱點政策與信息。市人力資源市場開市期間常設勞動維權窗口,聘請專業律師“坐臺問診”。率先將定期舉辦殘疾人招聘會制度化,定期、定點、定時舉辦殘疾人招聘會,被銅陵市殘工委評為“十二五‘助殘先進集體’”。在全市所有社區安置了室外電子顯示屏,同步發布市人力資源市場招聘信息及創業就業政策,便于群眾就地就近了解相關信息。籍銅陵市社保中心搬遷之機,在市政務中心設立了《就業創業證》以及勞動用工備案登記窗口,實現新增就業、參保登記及失業金申領等業務協同聯動。開通了用工企業QQ群、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同時,為部分行動不便殘疾人上門提供退休代辦服務。設立高校畢業生微信報到平臺,已落實省廳第一批“一次不用跑”事項12項,“最多跑一次”事項8項。

                      開展特色活動。自2017年起,在外出農村勞動力春節返鄉高峰期,銅陵市人社局聯合該市有關部門開展“情暖回家路、發現家鄉美、家鄉就業好,參觀新企業,共商新宏圖”等系列活動,免費接送返鄉外出務工人員和返鄉高校畢業生回家,途中參觀市人力資源市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企業等;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前廣場組織開展現場招聘會;組織返鄉人員代表、創業精英代表和在外創業企業家代表懇談,讓他們親身感受銅陵市委、市政府的關懷,直觀體驗家鄉新面貌,引導就地就近就業,激發建設家鄉的熱情。2018年活動期間,共舉辦各類招聘會4場,205 家?次企業提供崗位4000 個?次,發放就業大禮包5000余份,免費接送樅陽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240人,發放米油240份,引導465 人前往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現場參觀、交流,求職應聘。

                      強化隊伍建設。通過建立效能建設等七項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實行對外服務承諾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制定出臺《市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局作風效能建設督查辦法》,由支委領銜輪流常態化督查。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平臺,實現“同人、同城、同庫”的集中式管理與服務。修訂健全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并匯編成冊,人手一冊,要求全員執守。組織開展“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聚焦問題轉作風、改進窗口服務作風專項行動,進一步重申和嚴明有關工作紀律。組織縣、區基層平臺負責人參加上級舉辦的各類能力培訓。編印了勞動保障協理員手冊,年均舉辦2期培訓班,通過“以會代訓”和集中封閉式培訓相結合,進行專項業務培訓,強化人員隊伍建設,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就業服務需求。

                      ----文章來源:中國就業網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