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閱讀次數: 1482
今年以來,湖北省棗陽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以優化全市經濟發展環境為目標,切實從解決企業招工難、用工緊缺問題著手,大力開展公共就業服務,企業用工難得到了有效緩解,就業環境進一步改善。
一是利用“互聯網+”模式,為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網上招聘服務。春節前后,利用“湖北省公共招聘平臺”“襄陽市公共就業信息發布平臺”“棗陽市就業信息微信平臺”“棗陽市就業信息網手機站”等“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信息高速通道,以及市鎮村三級公共就業信息同步發布系統,為企業和勞動者實現線上線下迅速對接和自主招聘提供便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據統計,元至3月在春節期間企業招工的黃金期,企業和勞動者通過線上自主招聘成功達1100多人。
二是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優勢,集中為缺工企業舉辦專場招聘。春節前,市人社局聯合市經信局等部門制定了“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實施方案,正月初八開始在市人力資源市場和吳店、興隆、西城三個分市場同步舉辦招聘會40余場,共有350余家缺工企業進場招聘,提供用工崗位11900多個,累計進場求職8600余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2680余人。其中市就業局為2018年新落地的市重點招商企業港利公司舉行專場招聘會,直接向企業輸送員工300多人,為該企業成功落地棗陽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組織民辦人力資源機構,為缺工企業提供專業化招聘服務,積極組織與企業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全市4家民辦人力資源機構主動聯系工業園區缺工企業,協商簽訂用工服務協議,目前全市有100多家企業與人力資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的用工服務機制。其中三三三人力資源公司同倪氏玫瑰公司長期合作達3年以上,每年向企業輸送長期合同工和季節短工達300多人,解決了該公司在玫瑰采摘期集中用工的當務之急。
四是廣泛開展校企合作,組織各類企業到校園招聘。市星光職校、逢春樓職校、工會職校、明月職校、技工學校等培訓機構,積極同企業合作,為企業開展定向培訓、訂單式培訓,這些機構培訓的技術工人成為企業的爭搶“香餑餑”。據統計,今年以來全市的培訓機構共向企業輸送技術工人300多人,有力緩解了就業結構性矛盾。
五是積極引導企業樹立新的用人理念,用優厚的待遇、優良的環境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在開展就業服務活動時,積極貫徹“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為勞動者盡可能的創造發展環境,讓勞動者在棗陽扎根就業。對企業進入市場招聘的,嚴格把關用工標準,實行三個不予受理,即:無正規證件的不予受理,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不予受理,無明確工資社保待遇的不予受理。同時,加強勞動保障執法監察,每年開展勞動年檢和社保擴面,規范企業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企業正確的用人觀念逐步得到認同,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呈逐年減少趨勢。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