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退休養老金并軌方案細則公布(養老金計發新標準)

                      2019-03-15 閱讀次數: 1154

                      退休養老金并軌方案細則
                        
                        根據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退休養老金并軌方案改革主要有9項重點
                        
                        第一、改革的范圍。確定為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這樣規定,與現行機關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和經費保障制度是相適應的。納入改革范圍的單位和人員,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從而根本改變了制度模式,從單位保障變為社會保障。
                        
                        第二、繳費的基數和比例。規定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都要繳納養老保險費。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0%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8%繳費,本人繳費工資高于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于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統一計息。這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實現制度之間的銜接。這是養老保障籌資機制的重大變革,從較為單一的由財政供款為主的渠道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
                        
                        第三、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改革后,基本養老金待遇分為兩部分:一是基礎養老金,以社會平均工資和本人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每繳費1年計發1個百分點,即繳費年限越長,待遇水平越高。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歷年個人繳費的本息,除以規定的計發月數。從國務院《決定》附件“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可以看出:同樣年齡退休的,計發月數相同,所以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樣個人賬戶積累的,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即除數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這是對退休養老待遇確定機制的重大改革,由原來按“最終工資”的一定比例分檔計發退休費,改為主要按照本人歷年繳費多少、繳費期長短來計算養老金標準,工作人員的職務、工資變動可以精細計算到每年、甚至每個月,能夠充分體現個人全部職業生涯所作貢獻。這樣規定,也是與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相一致的,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勵性,有利于引導單位為每個職工、每個在職職工為自己將來養老保障依法履行繳費義務。
                        
                        第四、改革前后待遇的銜接政策。總的原則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員,他們原待遇維持不變,并參加今后的待遇調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參加工作的人員,他們將來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為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之和。“中人”是指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員,是目前數量最大的群體。對他們“逐步過渡”的政策,主要是兩條:一是他們在改革前的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將來退休時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二是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養老待遇的新老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隨著“中人”逐漸退休、“新人”越來越多,過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漸居于主體地位,體現了平穩過渡的改革方針。
                        
                        第五、基本養老金待遇的調整。改革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調整不再與同職級在職職工增長工資直接掛鉤,而是與企業退休人員以及城鄉老年居民基本養老待遇調整統籌考慮。這也是一個重大變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調整機制。
                        
                        第六、嚴格基金管理和監督。規定具備條件的省(區、市)可以從改革一開始就實行省級統籌;暫不具備條件的,可先實行省級基金調劑制度,并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向省級統籌過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確保安全。
                        
                        第七、養老保險關系轉續。規定參保人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內同一統籌范圍轉移,只轉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統籌基金;在同一制度內跨統籌范圍轉移,或者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要在轉移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的同時轉移部分統籌基金。無論哪種轉移方式,工作人員轉移前后的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連續計算,以維護其合法權益。這一政策,打通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橫向流動時養老保險關系難以轉續銜接的“瓶頸”,有利于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八、建立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在機關事業單位實施,資金來源由兩部分構成:單位按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兩部分資金構成的職業年金基金都實行個人賬戶管理。工作人員退休時,依據其職業年金積累情況和相關約定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這有利于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優化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待遇結構。
                        
                        第九、加強經辦服務。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原則上實行屬地化管理。各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統一的業務經辦流程和信息系統,開展經辦管理服務,普遍發放社會保障卡,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社保機構確保按時足額支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從而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權益。
                        
                        政策解讀
                        
                        一、至少17地公布養老金“并軌”方案
                        
                        國務院印發《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和辦法,報人社部和財政部備案后實施。此后,各省開始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程。
                        
                        據公開報道統計,目前至少已有云南、甘肅、陜西、湖南、湖北、天津、黑龍江、四川、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吉林、遼寧、山西、江西、廣西等17地公布了養老金“并軌”實施意見和辦法,從養老保險基金籌集、養老金計發辦法、基金管理和監督、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政策銜接等方面對中央方案進行細化,予以明確。
                        
                        二、多地設10年過渡期
                        
                        截止目前,還有一些省份沒有出臺保障“中人”待遇的具體措施,但也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如山東、北京等,“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退休人員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的對比,保低限高”。還有一些省份采用“在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過渡性養老金”的方式,比如河北、江蘇、四川、河南、新疆、湖南、湖北等。
                        
                        三、過渡性養老金怎么算?
                        
                        過渡性養老金怎么算
                        
                        四、個人繳費工資基數計算有差異
                        
                        梳理各地養老金“并軌”實施意見和辦法可見,雖然各地都按照國務院決定,統一確定了單位與個人繳納基本養老金的比例,但對于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規定各有差異。
                        
                        例如,遼寧、黑龍江、天津、山西、云南等地明確,機關單位個人繳費基數包括: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中的基本工資、國家統一的津貼補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警銜津貼、海關津貼等國家統一規定納入原退休費計發基數的項目)、規范后的津貼補貼(地區附加津貼)、年終一次性獎金。而上海則在實施辦法中規定,個人繳費基數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收入確定。
                        
                        五、并軌后,到手工資有什么變化?
                        
                        你每個月工資有8%的養老金+4%的職業年金是要扣掉的,例如:
                        
                        改革前:到手工資6000元;
                        
                        改革后:到手工資6000-(6000*8%)-(6000*4%)=5280元。
                        
                        養老金計發新標準
                        
                        退休后養老金領取公式:
                        
                        每月領取總額=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我們不妨假設一種理想狀態進行估算:
                        
                        假設25歲拿5000元工資,60歲退休,且35年來每個月工資都是5000元的情況,假設那時候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451元。
                        
                        按照公式,退休后:
                        
                        每月領的養老金3037.5元,每月領的補充養老金1812.95元!
                        
                        所以,最終每月能領取到的養老金為3037.5+1812.95=4850.5元!退休后能拿到的養老金是4850.5元,沒有比在職時5000元少多少。
                        
                        【相關問答】
                        
                        1、養老金并軌后企業退休人員拿多少?
                        
                        【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按退休年齡、退休時統籌地區(當前為省級統籌,指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繳費年限、繳費工資指數、個人賬戶儲存額等因素確定。
                        
                        2、養老金并軌后,企業退休職工有什么好處?
                        
                        【答】對退休企業職工來說,體現了公平性。養老金制度改革不僅降低那些沖擊社會底線的畸高保障,而且提高那些有失公平的低水平保障,讓公平處處體現。而且,養老金“雙軌制”在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養老金發放水平的同時,將公務員納入社會保險范圍,實行與企業職工相同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確保公務員和企業職工在養老金的繳納、享受上實行相同的制度,讓社會更顯公平。
                        
                        3、養老金并軌以后公務員退休工資是不是吃虧了?
                        
                        【答】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后,公務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養老金在金額測算按照并軌前后兩種方法測算,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哪種測算方式得到的金額高,就按照金額高的執行。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和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后,公務員并沒有吃虧。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mark id="hh51f"></mark></ruby>

                          <p id="hh51f"><cite id="hh51f"></cite></p>

                            <ruby id="hh51f"></ruby>
                              <del id="hh51f"></del>

                              <pre id="hh51f"></pre>

                                        <pre id="hh51f"><mark id="hh51f"><thead id="hh51f"></thead></mark></pre>

                                          婷婷综合网